来源:中国科学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光伏技术之一。过去十多年,高光电转换效率的钙钛矿电池大多采用n-i-p正型器件结构,但处于电池顶层的常用p型有机小分子Spiro-OMeTAD存在易吸水与热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制约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发展。反型结构(p-i-n)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采用稳定的n型金属氧化物如SnO2和低载流子复合损失的p型自组装分子(SAM)分别作为电子和空穴传输层,可兼得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厚度仅为几纳米的SAM层存在大面积均匀生长困难的挑战,影响钙钛矿电池的重复性和高效大面积化发展。近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游经碧带领的团队,在p-i-n反型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p型空穴传输层设计和可控生长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创新性地在透明导电衬底FTO和SAM层之间引入溶液法制备的p型氧化镍(NiOx)纳米颗粒,显著增强了SAM的自组装能力。同时,研究通过同质化NiOx纳米颗粒,实现了在均匀致密NiOx薄膜表面上SAM的大面积均匀可控制备(图1),有效解决了此前分子直接在透明导电衬底上组装不完美导致的缺陷复合和电荷输运损失的问题。基于高质量NiOx/SAM复合空穴传输层,游经碧团队研制出认证效率为25.2%(0.074平方厘米)和模组效率为21%(14.6平方厘米)的反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池在无封装条件下,经过最大功...
发布时间:
2023
-
11
-
30
浏览次数:4
来源:中国有色网稀土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的核心在于创新“灵魂”。日前,由江西理工大学、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高性能海洋工程用钢板(海工钢)高效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成功研制出系列高性能海洋工程用钢板(海工钢)并产业化。过去,高强韧性、大热量焊接、耐腐蚀、大厚度等高难度特性,导致国内对海工钢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其国产化率只有不到40%。为此,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国内钢企,通过理论计算、实验室和工业性试验等系统研究,成功研制出系列高性能海工钢并产业化。高性能海工钢的最大创新点,莫过于借助新余钢铁丰富的技术储备,成功在钢种冶炼中添加了稀土元素。其产品通过国际十大船级社认证,不仅在国内成功替代了原先进口的高性能海工钢,更进一步畅销海外,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海工钢绿色高效制造关键技术集成。随着我国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对其基础产业——材料制造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发展要求,“经验指导实验”的传统材料研发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材料研发需求。发展高效率、低成本的材料研发新模式,是大力推动包括海工钢在内的新型材料发展,支撑先进制造和高新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稀土与钢铁的结合,不仅产生了稀土钢,还产生了海工钢,对稀土和钢铁产业无疑是双赢。由于稀土金属分离、提纯技术和手段不断进步,我国逐步实现了制备镧、铈、镨、钕等稀土金属...
发布时间:
2023
-
11
-
29
浏览次数:7
来源:生物通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过无机镧系纳米晶体表面金属耦合实现的有机分子激发态能量调控(Organic excitonic state management by surface metallic coupling of inorganic lanthanide nanocrystals)”为题,于2023年11月1日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杂志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122003、52173290)等资助下,浙江大学邓人仁研究员课题组与南京工业大学安众福教授团队合作,利用有机分子与无机稀土纳米晶耦合的材料设计策略开发了一类全新的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并获得了优异的发光性能。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过无机镧系纳米晶体表面金属耦合实现的有机分子激发态能量调控(Organic excitonic state management by surface metallic coupling of inorganic lanthanide nanocrystals)”为题,于2023年11月1日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杂志上,论文链接为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12151。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发布时间:
2023
-
11
-
29
浏览次数:6
来源:澎湃新闻王琼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稀土资源战略价值迅速提升,应加速建立完善新型的稀土保障体系,以保障稀土的安全、稳定与持续供给。”在内蒙古地球物理学会揭牌仪式暨第二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表示。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能源的概念与认识不断提升。滕吉文表示,金属矿化石能源已成为支撑低碳的物质基础,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铀、锂、镍、石墨、稀土等关键矿产供需矛盾显现,稀土已成为全球新能源竞争的热点。“稀土包括17种元素,因其各有独特的电子层结构和奇异的磁、光、电等特征,且在永磁等新材料领域广为应用,已成为全球争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全球供应链安全风险凸显,大国资源安全保障重点也从大宗矿产向关键矿产转移。在这一背景下,稀土战略价值迅速提升,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滕吉文分析说,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均把稀土列为危机矿产、关键性原材料。随着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及新材料技术革命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未来稀土的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已成必然,预计2021年-2035年我国对需求稀土的需求是过去70年累计消费量总和的2.4倍。滕吉文说,全球稀土能源贸易格局已经形成,但其稳定性和有序性仍面临严重挑战。近年来,已有120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提出“碳中和”或零碳转...
发布时间:
2023
-
11
-
29
浏览次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