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景阳 通讯员李宝乐)6月12日,记者从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获悉,由北方稀土技术团队牵头研发的固态储氢系统示范装置正式在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亮相。这一装置的产业化,将为工业用氢的高效、可靠氢气回收再利用提供“稀土方案”。记者在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的示范生产线看到,全新的固态储氢系统安放在厂房一角,工作人员正在控制中心内通过电脑对设备各项数据进行监控。据介绍,这种固态储氢系统是利用稀土储氢材料的高密度氢气存储能力,通过化学反应把氢气变成金属氢化物固体,实现高密度、低压、无泄漏、安全储存。这一装置也是我国储氢材料应用在回收利用系统的首台套设备,目前已申请专利13个,其中授权专利9个。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储氢项目负责人、内蒙古科技大学博士赵鑫告诉记者:“与气态储存相比,固态储氢系统示范装置的存储能力提升了3倍,可以实现氢气的较大规模安全存储,同时它的氢气回收功能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用氢成本。”氢能、储能技术是21世纪全球能源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寻求安全、高效的储氢方法或材料,已成为各国发展氢能产业的关键。固态储氢装置就像一个大容量充电宝,可以把光伏、风电等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高密度存储起来,既解决了风光发电波动性强、利用难的问题,也将改变目前过度依赖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制氢的现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总经理刘威...
发布时间:
2023
-
06
-
14
浏览次数:62
来源:苏州日报苏报讯(驻常熟记者 商中尧 陈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C类)“高端轴承自主可控制造”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用Φ8.01米主轴承评审会暨命名仪式在常熟举行。我国首台超大型盾构机用主轴承——“破壁者”通过了钱七虎、李依依、陈湘生等院士及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团的认证。“破壁者”由中交天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联合研制,直径8.01米,重达50吨。在运转过程中,可承载的最大轴向力为10的5次方千牛,约等于2500头成年亚洲象的重力,是目前我国制造的首台套直径最大、单重最大的盾构机用主轴承,将应用在直径16米级的超大型盾构机上,服务国家大型工程隧道建设。从穿山越岭到过江跨海,盾构机被称为“世界工程机械之王”。作为盾构机的“心脏”,主轴承的研发是实现盾构机自主可控制造的最后一道关。此前,我国盾构机主轴承一直依赖进口,不仅要承受高昂的价格、漫长的等待,且质量并没有完全保证,不少盾构机因主轴承问题而“趴窝”。国之重器的“卡脖子”技术不能受制于人。从2017年开始,中交天和就着手中国超大直径盾构机研发。2021年4月1日,中交天和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强强联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年5月,双方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共同承担盾构机主轴承研制任务。研发过程中,科研团队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李殿中介绍:“我们发现稀土中含氧量高,导致性能波动,把低氧...
发布时间:
2023
-
06
-
13
浏览次数:6
来源:上观新闻10年前,作为唯一在非稀土矿产地成立的专业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上海市稀土协会正式成立。10年来,上海市稀土协会矢志奋斗、起而行之,拓展出一条向实强基、集群强链的引领行业发展新路。中国有稀土,上海有应用。上海是我国稀土应用技术策源地,是稀土产品生产和应用的前沿地。自成立以来,稀土协会面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生态打造等展开布局,吸引大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融资咨询等会员加盟协会,聚焦磁材、发光、催化、抛光、光电、标准化等领域成立多个专业委员会,集聚了一大批高端人才、独角兽企业,每年都有稀土相关的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级或市级科学技术奖励,成为技术底色最浓、科技含量最高的行业协会之一。上海稀土协会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抢占新发展赛道,组织会员联动发展、融合发展,通过市场对接、技术链接、服务衔接,推动目标凝合、资源整合、价值聚合,先后组织对接活动300多场次,会员覆盖率98%。带领会员“走出去”,把触角伸展到内蒙古、江西等稀土资源地,伸展到广东、江苏、四川等兄弟省市行业协会,打通上下游,唱好协奏曲。10年来,协会建设向上向美的稀土文化,弘扬创新精神、树立创新典型、激励创新实践,先后表彰8家创新型单位,推荐12个优秀创新案例和应用场景,发布4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团体标准,出版两期稀土专刊。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搭建“上海稀土网”、“上海市稀土...
发布时间:
2023
-
06
-
13
浏览次数:272
来源:清华新闻网清华新闻网6月7日电 稀土材料在生物医学和高技术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稀土元素(REEs)的开采和提取方法由于涉及危险化学品,往往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生物采矿是有效的替代方案,实现可持续地分离和回收REEs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挑战,难点在于开发有效的稀土富集微生物底盘和特异性REEs结合大分子材料。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张洪杰院士团队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以长文的形式发表了题为“稀土富集微生物合成系统的构建及其材料应用”(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bial Synthesis System for Rare Earth Enrichment and Material Applications)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生物合成系统,改造的稀土微生物底盘细胞实现了高纯度稀土产品的生物制造,建立稀土矿生物分离工程技术及高值利用新范式,在稀土矿绿色可持续分离和高附加值稀土产品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微生物合成系统原位制备稀土磷酸盐、高选择性稀土亲和蛋白和稀土蛋白酶的示意图研究人员成功地从白云鄂博稀土矿区及尾矿中筛选并收集了126株新型稀土吸附菌株,并建立了一种微生物合成体系,实现了高纯稀土产品的主动生物合成。此外,通过新设计的DLanM稀土结合蛋白与功能性琼脂糖微球偶联的生物吸附柱,获得了良好的Eu/...
发布时间:
2023
-
06
-
12
浏览次数: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