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讲好稀土故事,传递上海声音!《上海稀土》电子期刊2022年第6期正式上线,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还等什么,快来阅读吧!
发布时间: 2022 - 12 - 31
浏览次数:16
讲好稀土故事,传递上海声音!《上海稀土》电子期刊2022年第6期正式上线,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还等什么,快来阅读吧!
发布时间: 2022 - 12 - 31
浏览次数:6
来源:x-mol挥发性有机物 (VOCs) 的高灵敏度实时原位检测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检测技术因操作简便、响应速度快、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VOCs检测。大部分荧光探针材料在溶液相中可发挥较好的识别响应特性,但对于气相VOCs检测其表现通常会受到极大限制。另外,目前报道的荧光探针材料大多仍基于猝灭响应机理,这极大影响了发光检测信号的可识别性和准确性。得益于可设计的孔道结构和独特的镧系金属发光特性,镧系金属有机框架 (Ln-MOFs) 被认为是构建VOCs荧光检测材料的理想平台之一。但事实上大部分已知Ln-MOFs的特征镧系发光对于分析物并没有响应或表现为猝灭行为,因此失去了其本征优势。近日,南开大学许健教授(点击查看介绍)团队设计合成了一例多核簇基镧系MOF (NKU-200-Eu),其九核Eu9簇赤道面上的端基配位水可通过活化或配体交换等过程脱除,暴露出大量指向孔道内的开放金属位点 (OMSs),形成一个天然“口袋”选择性结合特定有机分析物 (图1)。荧光光谱测试表明,由于适度的“天线效应”敏化效率,该MOF具有双发射特征,其中镧系金属发光对四氢呋喃 (THF)、二氧六环 (dioxane) 等环醚分子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行为,因此可用于此类VOCs的比率荧光变色识别 (图2)。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表明该MOF体系中存在一种全新的镧系发光增强机制,即第一、...
发布时间: 2022 - 12 - 31
浏览次数:36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根据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以下简称:JST)战略研究项目PRESTO,帝京科学大学(Tei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的Ayumi Ishii副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近红外光传感器,可将微弱的近红外光转换为可见光。如今,近红外光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红外摄像机(夜视摄像机)、红外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遥感和生物计量学等。近红外区域弱光的探测和灵敏度的提高对于光通信技术、医学诊断、环境监测和其他领域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半导体化合物(如InGaAs)具有900–1700nm的光学带隙,可用于探测近红外区域的光。然而,由于复杂的制造过程和稀有金属的掺杂,这些系统成本极高,并且受到噪声干扰的限制。此外,与硅(Si)和其它化合物相比,这种半导体无法获得可与其比拟的可见光探测精度。基于此,该团队开发出基于镧系元素掺杂的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粒子,这种粒子能够高效地将弱红外光转换成可见光。此外,通过开发一种近红外光探测器(光电二极管),将这些纳米粒子与对可见光有响应的无机半导体材料(卤化铅钙钛矿)相结合,他们成功将难以探测的弱近红外光转化为电信号,转换效率可达75%。通过这种新颖、低成本、简单的技术将近红外光(被认为难以以高灵敏度探测到)转换成可以利用现有材料和技术高精度探测的可见光,该团队在弱近红外光探测效率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因此,该成...
发布时间: 2022 - 12 - 31
浏览次数:6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