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来源:x-mol近年来,智能发光材料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水致变色材料就是一种新型智能发光材料,其特点是在水暴露后会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因其在传感、化学检测与信息技术中的前沿应用而引起了广泛关注。追求一种绿色环保、无毒无害、高性能的水致变色材料成为一种重要趋势。目前水致变色材料主要为高分子荧光材料、碳点和钙钛矿等材料,它们存在缓慢的水致变色响应以及有限的颜色可调性等局限性。另外,传统的钙钛矿也因固有的材料颜色而大大地限制了其应用。香港城市大学王锋(点击查看介绍)团队开发的基于镧系元素的水致变色钙钛矿材料很好地弥补了以上缺陷。众所周知,镧系元素由于其丰富的能级结构,具有很高的荧光可调性。该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零维Cs3TbF6:Eu3+钙钛矿晶体,该晶体在接触水后,发生了向一维CsTb2F7:Eu3+晶体的相转变。引起两种晶体中宿主离子Tb3+与掺杂离子Eu3+的发光从相对独立转换到相互关联。 由于原始晶体具备零维特性,宿主离子Tb3+到掺杂离子Eu3+的能量传递效率过低,在紫外灯激发下呈现绿色发光。在遇水之后,由于CsF的超高水溶性,该晶体中的CsF被剥离导致了相变,大大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在紫外灯激发下呈现橙色荧光,并且整个相变过程仅仅需要20 ms左右。此外,该材料还具备超高的光热稳定性与良好的可逆性能。通过联合使用具有不同掺杂成份的材料,可实现多维信息加密的应用。相...
发布时间: 2022 - 12 - 05
浏览次数:26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研究成果以“基于简单偕二烷基取代戊内酯的可循环聚合物平台(A circular polyester platform based on simple gem-disubstituted valerolactones)”为题,于2022年11月8日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杂志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774017)等资助下,大连理工大学徐铁齐教授团队与合作者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Eugene Y.-X. Chen教授在可循环类聚烯烃聚酯塑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基于简单偕二烷基取代戊内酯的可循环聚合物平台(A circular polyester platform based on simple gem-disubstituted valerolactones)”为题,于2022年11月8日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2-01077-x。基于碳-碳键主链的聚烯烃类塑料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然而由于碳-碳键和碳-氢键的相对化学惰性,该类塑料很难在自然环境中消融,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等环保问题。设计和开发本身具有化学回收性可闭环使用的聚合物有望从源头阻止白色污染,并...
发布时间: 2022 - 12 - 02
浏览次数:11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夏子航)12月1日,中国稀土集团发布消息称,11月30日,中国稀土集团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在长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介绍,湖南稀土产业已形成从开采、冶炼分离到材料生产、终端应用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2021年,湖南省稀土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较上年增长12.9%,具有良好的增长空间和发展前景。根据协议,未来将以中国稀土集团为主体,加快包括相关稀土分离及综合回收利用企业在内的湖南省内稀土产业整合,推动离子型稀土矿权配置,形成湖南离子型稀土和独居石综合利用并重为特色的稀土资源供应体系,布局建设采、选、冶及应用为一体的湖南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及其配套项目建设,加强湖南省内产学研用产业链整合及合作,实现中国稀土集团打造湖南“资源开发绿色化,冶炼分离智能化,产品应用高端化”的稀土版图,促进湖南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贯彻落实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稀土集团还与湖南省国资委、湖南黄金集团共同签署了增资协议书。本次达成战略合作,标志着湖南省与中国稀土集团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开启战略合作新模式、新纪元、新征程。中国稀土集团将与湖南省全面加强合作交流,推进湖南稀土资源整合,共同做大产业园区,加强产品开发、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工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湖南省相关政府人士表示,希望双方以协议签署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国稀土集团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优势和湖南...
发布时间: 2022 - 12 - 02
浏览次数:8
来源:x-mol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具有化学稳定性高、荧光寿命长等优点,在生物成像、信息存储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因稀土能级固有且离散,发射波长有限其实际应用受到了较大限制。因此,可以将上转换颗粒与发光量子点(QD)进行集成,如UCNP@QD核壳结构,拓展其发射波长。然而,两种材料固有的晶格失配和纳米颗粒本身的热力学不稳定性使得UCNP与QD的集成难以控制。另外,对这些复合材料分散液或薄膜的光学性质表征往往反映的是所有材料的平均性质,很难得到单个结构的精确信息。为解决上述问题,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鲁振达(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依靠基于静电辅助的纳米印刷术,开发了一种可靠且高效的制备UCNP/ CsPbBr3 QD复合粒子簇阵列的方法,透射电镜表征显示单个粒子簇尺寸大约为120 × 180 nm2。通过搭建的微区光谱测试装置和点阵的精确定位,可以实现高通量检测单个粒子簇的光学性质,在纳米尺度研究能量转移。以图1中的单个粒子簇为例,组装CsPbBr3 QD后,UCNP的本征发射峰(460 nm和485 nm)强度显著下降,并出现新的发射峰(~518 nm),与CsPbBr3 QD发射峰吻合,通过前后峰面积的对比,可以得到单个粒子簇中的能量转移效率。除此以外,将复合粒子簇的组分拓展至其他纳米颗粒,利用纳米印刷术无需模板、可以任意图案化的优势,组装成具有双激发双...
发布时间: 2022 - 12 - 01
浏览次数:5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