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来源:X-MOL实体性肿瘤常呈失控性生长,肿瘤血管发育相对滞后,导致部分肿瘤细胞远离血管,造成实体瘤呈乏氧状态。乏氧微环境对肿瘤生长和转移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进一步恶化乏氧环境,导致其在乏氧区域治疗效果较差,极大限制了光动力治疗的效果。如何利用肿瘤微酸环境解决肿瘤乏氧问题,实现持续高效特异性光动力治疗以及构筑正交发射荧光探针实现对纳米药物高灵敏监测并确定PDT最佳治疗时机,以达到精准治疗,减小系统毒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这一问题,滨州医学院张桂龙教授、刘璐教授、田梗教授开发了一种肿瘤微酸响应型近红外光激发的智能纳米药物。实现纳米药物在体内递送情况、肿瘤富集情况的监控实现PDT精准治疗,降低光动力治疗中的光毒性;纳米智能药物进入肿瘤组织中,响应弱酸微环境持续释放氧气,解决了肿瘤PDT过程中乏氧问题,具有出色的生物安全性和抗肿瘤效果。本文要点:(1)通过在稀土纳米晶表面包裹介孔二氧化硅,通过原位生长将过氧化钙沉积到介孔内,最后连接光敏剂及叶酸靶头进而得到LSCaFPCe6纳米药物。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LSCaFPCe6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正交荧光发射性能和肿瘤靶向性,在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精确引导下实现了乏氧条件下的高效抗肿瘤效果。(2)组织学实验结果表明,LSCaFPCe6可通过产生活性氧以及通过钙超载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该研...
发布时间: 2022 - 11 - 10
浏览次数:8
来源:mbachina近年来,江西理工大学学校党委始终牢牢把握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地位和作用的这个极端重要定位,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问题,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个路径指引,不断推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始终坚持党建与“潜心立德树人”相结合,大力培养“六有”大学生。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毕业生“德育答辩”,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建立了“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在学生宿舍设立“辅导员工作室”“学生党建工作室”和“班主任工作室”,关注学生思想和引导学生成长,形成富有特色的“个十百千万”思政品牌;积极探索VR+红色教育等新的育人新途径,建成了“VR+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打造课程思政建设“网”。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理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之间的逻辑关系,建设课程思政育人新平台,在全省率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组织遴选394门课程开展改革试点,探索编写“课程思政”的系列教学资料,4门专业课获批了江西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结项通过完成验收。形成思政育人课程“链”。学校大力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发布时间: 2022 - 11 - 10
浏览次数:3
来源:中国粉体网按介电常数大小,微波介质陶瓷可分为高介电常数、中介电常数和低介电常数微波介质陶瓷。低介电常数微波介质陶瓷主要应用于频率在8GHz以上的微波频段,介电常数低于30,品质因数可以达到5000GHz以上,谐振频率温度系数一般在零附近或者为可调节负值,多应用于毫米波、亚毫米波集成电路天线,微波基板以及高频端微波元件。随着微波通信和雷达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波技术利用的微波频率越来越高,从分米波、厘米波扩展到毫米波、亚毫米波,传输信息量也越来越大,要求的传输速度和质量也越来越高,用于介电隔离、远距离电磁波传输和毫米波、亚毫米波回路集成化的介质波导线路就需要低成本、低损耗、高品质因数、谐振频率温度系数近于零的低介电常数微波介质陶瓷,可以有效地减少基板与导体线、电极之间的交叉耦合损耗,并提升信号在电路中的传输速度。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周迪教授课题组在低介电常数微波介质陶瓷方面取得进展。课题组该研究发现,通过用半径较小的V5+离子对单斜褐钇铌结构的CeNbO4进行Nb-位离子取代,诱导铁弹相变(单斜褐钇铌→四方白钨矿,x = 0.3)发生,进而调控该体系介电性能的变化规律及机制,获得兼具高温度稳定性(近零TCF)和低损耗(高Q×f)的K20微波介电陶瓷材料Ce(Nb0.7V0.3)O4 (CNV0.3):εr ~ 16.81,Q×f ~ 41,300 GHz(@~8....
发布时间: 2022 - 11 - 09
浏览次数:13
来源: 科技日报据发表于最近《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研究所(PTB)科学家首次展示了基于高电荷态离子的光学时钟。这一成果为建造极其精确的高电荷态离子钟铺平了道路,该钟可在计时和进一步探索基础物理学方面得到应用。高电荷态离子是宇宙中一种常见的物质形式,在太阳或其他恒星中可发现它们。它们失去了许多电子,因此具有很高的正电荷。这就是为什么最外层的电子与原子核的结合比中性或带弱电的原子更强。出于这个原因,高电荷态离子对外部电磁场的干扰反应不那么强烈,成为对狭义相对论、量子电动力学和原子核的基本效应更敏感的探测器。PTB物理学家卢卡斯·斯皮伯解释说,一个带有高电荷态离子的光学原子钟有助于更好地检验这些基本理论。“我们能够在一个五电子系统中探测到量子电动核反冲,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预测,这是在以前的任何其他实验中都未能实现的。”此前,研究人员从热等离子体中分离出单个高电荷的氩离子,并将其与单个带电的铍离子一起存储在离子陷阱中。这使得高电荷态离子可被间接冷却,并通过铍离子进行研究。随后,PTB开发的量子算法成功地进一步冷却了高电荷态离子,即接近量子力学基态。这相当于绝对零度以上2亿分之一开氏度。这些结果已于2020年和2021年分别发表在《自然》和《物理评论X》上。研究人员此次成功地迈出了下一步:他们实现了一个基于13倍带电氩离子的光学原子钟,并将其与PTB现有的镱...
发布时间: 2022 - 11 - 09
浏览次数:3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