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近年来,无铅金属卤化物双钙钛矿Cs2Na(Ag)InCl6材料因组份易调控、合成简便及毒性低等特性,而备受关注,在照明显示、光电探测及光伏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目前,该材料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可见光波段,近红外(NIR)波段存在发光效率低的瓶颈,制约进一步的应用开发。针对此问题,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和闽都创新实验室研究员陈学元课题组,通过在Cs2NaInCl6中引入稀土离子Yb3+和Er3+作为近红外发光中心,实现高效近红外发光(图1)。Cs2NaInCl6:Yb3+的最佳量子产率为39.4%,相比Cs2AgInCl6:Yb3+材料提升了142.2倍。科研团队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和Bader电荷分析,对比研究了Cs2NaInCl6:Yb3+和Cs2AgInCl6:Yb3+两种材料的局域电子结构(图2)。Bader电荷分析是一种通过将材料的总电荷分解到原子电荷,得到原子周围电子数,进而计算出原子化合价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材料的电荷特性分析,判断材料内电荷传输过程。研究表明,Cs2NaInCl6:Yb3+中Na+离子的强离子性使其几乎完全电离,导致相邻的[YbCl6]八面体电荷显著局域化,促进了Cl--Yb3+的荷移跃迁。而Cs2AgInCl6:Yb3+中的Ag+由于强共价性形成Ag-Cl共价键,使相邻的[YbCl6]八面体中Cl-的电子波函数向Ag+离...
发布时间:
2022
-
10
-
25
浏览次数:7
来源: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10月20日,中国最大的稀土供应商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方稀土”,600111)披露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6.22%,达到279.98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7.07%至46.31亿元。不过北方稀土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6.02%,至78.6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4亿元,同比增长35.13%。北方稀土还披露了第三季度主要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销售方面,北方稀土稀土氧化物同比下降47.65%,稀土盐类同比下降42.18%,稀土金属同比上升20.8%。北方稀土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国有控股稀土企业,其前身是始建于1961年的包钢8861稀土实验厂,并于1997年成为“中华稀土第一股”。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矿白云鄂博矿的独家开采权,拥有内蒙古地区稀土产品专营权,这也是北方稀土的资源优势。北方稀土主要生产经营稀土原料产品(稀土盐类、稀土氧化物及稀土金属)、稀土功能材料产品(稀土磁性材料、抛光材料、贮氢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和部分稀土应用产品(镍氢动力电池、稀土永磁磁共振仪、LED灯珠)。公司集稀土冶炼、功能材料、应用产品、科研和贸易一体化。北方稀土拥有下属分工明确、各具优势和特色的直属、控股、参股企业近50家,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企业集团和稀土产业基地,是我...
发布时间:
2022
-
10
-
24
浏览次数:8
来源:中国科学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质能生化转化研究室联合江西省农科院微生物所和江西正合环保集团在稀土尾矿地生态能源农场修复模式研究方面获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江西赣州素有“稀土王国”之称,拥有全国80%以上的离子型稀土资源,尤其是铽、镝等多种重稀土元素为我国南方地区的独有珍稀矿种。但是,长期开采导致矿区植被和矿床表面腐殖层被剥离、破坏,并且酸性浸出液的大量使用引发矿区生态退化和诸多环境问题,尤其是池浸、堆浸等早期工艺产生的大量尾矿未能妥善处置,致使周边土地及水体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和污染。针对稀土尾矿地土壤酸化沙化严重、土壤养分贫瘠及微生态功能丧失等问题,研究人员以适宜当地气候的能源植物为修复植物,建立了“能源植物种植-土壤生态修复-厌氧发酵制气-沼液回施/沼渣高值利用”为核心的生态能源农场修复模式。该研究发现,在可持续修复区,采用沼液施用草本类能源植物可在3年内显著提升稀土尾矿地的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多样性,初步恢复土地生产力,相关指标优于自然修复区的土壤样品。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异主要受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和修复植物种类差异的影响;方差分解分析(VPA)发现,土壤养分是影响细菌和真菌群落变异的关键因子;并且细菌群落对土壤养分变化...
发布时间:
2022
-
10
-
24
浏览次数:5
来源:X-MOL氢能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然而,氢气的易燃易爆性以及极高的液化压力(700 psi),使其安全高效的运输和储存面临严峻的经济和技术挑战。将氢气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稳定的液态分子中,通过催化反应至目的地原位释放氢气供使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间接储氢途径。甲醇具有单位体积储氢量高、活化温度低、副产物少以及廉价易得等诸多有点,成为理想的液态储氢平台分子。特别是,随着CO2加氢制备甲醇技术的突破,理论上实现了甲醇储氢的零CO2排放过程。通过甲醇和水的重整反应,不但能够释放甲醇中储存的氢气,而且能够活化等摩尔的水而释放出额外的氢气。因此,甲醇和水重整体系的储氢量可达18.8%,远超过国际能源协会(IEA)规定的未来新型储氢材料的5%储氢量标准。但是,传统的甲醇和水的重整反应还存在如下两个挑战:(1)反应温度较高,通常需要在200-350 ℃下进行;(2)产生的氢气种含有一定浓度的CO。 解决上述挑战的关键是实现温和条件下的甲醇和水同时高效活化。Pt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甲醇活化性能,但是水的活化成为限制Pt催化甲醇水低温性能的关键。不同于金属表面,金属氧化物表面的路易斯酸位点能够与水分子中的O原子作用,实现水的高效活化(图1a)。受这种典型的路易斯酸碱相互作用的启发,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LP)作为一类具有相互作用但是又没有直接成键的酸碱对,有望作为水的高效活化...
发布时间:
2022
-
10
-
24
浏览次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