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粉体网最近,哈佛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解决了纳米颗粒研发的难关,他们借助一个创新的癌细胞研究平台,对35种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与约500种癌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癌细胞在吸收不同纳米颗粒时的生物学特征。这一发现可以极大推动研究者开发针对特定类型癌细胞的纳米颗粒,或者根据癌细胞来设计吸收率最佳的纳米颗粒。相关论文已经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在与肿瘤抗争的漫长岁月里,传统肿瘤治疗方法的固有缺陷不容忽视。随着生物学、医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和交叉融合,肿瘤诊断和治疗逐步进入新时代。近年来,纳米技术以突飞猛进之势在抗肿瘤治疗研究中占据一席之地以试图提高治疗效率和安全性。以抗肿瘤药物输送、光热疗法和纳米催化治疗等为代表的治疗策略在“高效低毒”抗肿瘤治疗方案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抗肿瘤药物输送利用纳米材料为载体实现抗肿瘤药物输送是癌症治疗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通过纳米载体与客体药物分子之间、纳米载体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独特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使抗肿瘤药物有效进入肿瘤细胞,从而提高肿瘤治疗效率。典型的抗肿瘤药物输送纳米载体包括但不限于固体脂质纳米颗粒、脂质体、胶体纳米颗粒、碳纳米管、介孔硅纳米颗粒和磁性纳米粒子。光热疗法光热治疗(PTT)作为最有前途的微创肿瘤治疗方式之一被广泛研究。光热转换试剂通过吸收激光而产生热量,导致肿瘤组织热损伤和细胞坏死。PTT克服了传统热疗对...
发布时间:
2022
-
08
-
01
浏览次数:6
来源:x-mol高选择性的电化学反应与合成对生成有价值的产品至关重要。目前,改进选择性的常用方法都聚焦于如何改进催化材料的本身,然而这些方法往往需要繁琐的合成过程与复杂的试剂,同时,所得到的材料也可能会同时增强其他反应路径,并不能很好改进反应选择性。近日,湖南大学周一歌教授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林楚红博士、南京大学魏辉教授合作,发现在溶液中自由行走的单纳米颗粒电化学由于显著提高的物质传输效率,可明显提高过氧化氢还原反应的选择性。随后,作者针对影响过氧化氢还原反应选择性的几个因素,即过氧化氢的吸附速率、分解速率、物质输运速率在修饰电极及单纳米颗粒水平进行了理论模拟,发现当吸附速率不是速决步的情况下,物质输运速率将显著影响反应选择性。作者继而通过理论模型与修饰电极实验的拟合,得到了过氧化氢还原反应的一系列动力学参数。为研究单个镍酸镧纳米颗粒催化过氧化氢还原反应的电化学行为,作者采用单纳米颗粒碰撞电化学方法在一系列电位下采集并统计了单纳米颗粒催化电流,绘制出单颗粒平均电流与电位的依赖关系,该曲线即相当于单个纳米颗粒催化过氧化氢还原反应的伏安曲线。使用与修饰电极上完全相同的动力学参数对单颗粒水平的反应进行模拟,发现与实验曲线基本吻合。作者发现,单颗粒水平反应出现了两个电流平台,分别对应HPRR与ORR,两者比例由修饰电极上的1.5:1变为8:1。该结果表明,不改变任何动力学参数,仅仅由于溶液...
发布时间:
2022
-
07
-
29
浏览次数:17
来源:X-MOL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CO2电化学还原反应(CO2RR)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和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策略。催化剂提高CO2RR活性与选择性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为了降低CO2RR的过电位,选择性地获得目的产物,开发出大量贵金属、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基CO2RR电催化剂。其中,铜(Cu)最受关注,因其对CO2RR过程中关键中间体*CO的吸附能适中,可以广泛生成C1−C3产物。CO作为一种能量载体,可通过Fischer-Tropsch反应用于高效生产多种精细化学品。因此,电化学还原CO2为CO以其低能耗和高回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在原始的Cu电极上,电化学还原CO2为CO的选择性非常低,远不能满足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多种策略对催化剂进行优化,例如将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作为添加物引入铜中或与铜形成合金、优化单原子催化剂中金属中心周围的配体、调整铜位点的化学状态,以及将铜催化剂与碳材料复合。金属硫化物由于其良好的电子导电性、结构和组成灵活可调,被认为是有前途的电催化剂。由于硫的p-block特性,硫与铜结合为CO2RR过程中中间体形成竞争或辅助结合位点,从而打破棘手的线性关系,有效地调控产物的分布。例如,硫化铜基催化剂对 HCOOH 的选择性比铜更高。这是因为 S 阴离子的存在硫化铜对*COOH吸附太弱,使得CO2RR 过程中CO的形成受到抑制。但可以通过活...
发布时间:
2022
-
07
-
28
浏览次数:13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南昌7月26日电 (李韵涵 徐梦文)再生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铁氧体永磁材料万吨级生产线建成、含磷羧酸萃取分离钇工艺......自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简称赣江创新院)2020年落地江西以来,稀土领域科研成果频出。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院长齐涛26日在南昌召开的“江西这十年”科技创新专题发布会上透露上述消息。齐涛说,江西省是中国中重稀土资源储量最多的省份,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稀土矿产开采和生产的重要基地、稀土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齐涛表示,自2020年1月启动筹建两年来,赣江创新院按照“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产出”的原则,有序、高效、稳步推进建设工作,目前已经投用7.35万㎡基础设施,在建18.80万㎡。在重大任务及平台方面,到款总经费25.2亿元,在研44项,科研经费8.13亿元,包括中国科技部稀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此外,一批稀土领域科研成果在赣江创新院涌现。齐涛介绍说,2022年6月28日,稀土重点实验室获得中科院正式批复;2022年1月1日,“再生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3000吨生产线在江西赣州试生产成功;2022年5月12日,铁氧体永磁材料万吨级生产线在赣江虔东磁业有限公司完成建设并一次性开车成功;含磷羧酸萃取分离钇工艺属国内外首创(已通过外部专家科技成果评价),实现了从跟踪为主向并跑和领跑的突破性转变,拟建设4...
发布时间:
2022
-
07
-
27
浏览次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