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来源:广州能源所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联合俄罗斯联邦化学物理和药物化学问题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和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微制造研究所等,在界面缺陷钝化机制与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钙钛矿表面和晶界处的陷阱状态是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PSC)进一步商业化的主要障碍之一。该研究将两种新颖的多功能氟化丙胺盐2,2,3,3,3-五氟丙胺盐酸盐(PFPACl)和3,3,3-三氟丙胺盐酸盐(TFPACl)原位引入光吸收层,以钝化钙钛矿表面和晶界缺陷,并提高FPSCs的性能。核磁共振结果验证了PFPACl和TFPACl与钙钛矿前驱体成分的强相互作用,首次从二维核磁共振数据中推导出了上述两种添加剂与碘化甲脒形成的超分子配合物结构,指出了钝化剂分子在钙钛矿成膜之前与其预先组织形成氢键的重要性。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由于氟烷基较高的电负性,PFPACl可能更倾向于解离为R-NH3+-Cl-的形式。因此,2,2,3,3,3-五氟丙胺盐(PFPA+)与甲脒空位缺陷(VFA)的结合强于其与3,3,3-三氟丙胺盐(TFPA+)的结合,同时阴离子Cl-与碘化甲脒空位缺陷(VFAI)及FPSCs中未配位的铅离子之间具有足够强的相互作用,导致PFPACl可以均匀覆盖于钙钛矿薄膜的整个表面,并更有效地与空穴传输层能级匹配。最终,经PFPACl原位修饰的FPSCs实现23....
发布时间: 2024 - 05 - 22
浏览次数:6
来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由于多自由度之间强烈的关联耦合,过渡金属氧化物表现出非常丰富的物理性能,如金属-绝缘体转变、高温超导、铁磁、铁电、多铁性等等。而随着薄膜生长技术的提高,从原子层尺度人工构建不同氧化物的异质界面,引入外延应力、对称性破缺、电荷转移、轨道重构等界面耦合效应,成为了获取氧化物新材料新物性的重要手段。当两种电负性不同的氧化物结合在一起时,界面处近邻原子轨道之间的相互杂化会形成一个能量更低的分子轨道,同时伴随着界面处的电荷转移。电荷轨道重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层间交换相互作用,基于Goodenough−Kanamori−Anderson 规则将界面两侧金属离子的自旋对齐。这种层间相互作用可以将磁有序状态从铁磁/反铁磁(FM/AFM)层转移到相邻的非磁性层,即所谓磁邻近效应。磁邻近效应是诱导非磁体系产生长程铁磁序的重要手段。例如在5d顺磁氧化物SrIrO3与铁磁LaMnO3、LaCoO3或反铁磁SrMnO3组成的异质结体系中,均成功在SrIrO3层中诱导出界面铁磁相。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3组近年来致力于氧化物异质界面物性设计及调控方面的研究工作,希望利用异质界面晶体场、应力场、电荷重组、轨道重构等效应诱导出完全不存在于体相材料的界面新物态,在磁邻近效应相关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包括钌氧化物巡游铁磁相构筑及磁矩增强...
发布时间: 2024 - 05 - 21
浏览次数:2
来源:LED在线利用包钢集团稀土院“新型稀土健康照明用转光材料”所生产的170台稀土防蓝光护眼灯,日前交付包头市委党校。这种国际领先的新型稀土照明减蓝光技术,可有效降低有害蓝光对眼睛的危害,成为改写传统护眼技术的新质生产力,为保护全民视力带来了福音。蓝光是一种可见光谱中的高能短波光,特别是来自数字屏幕、LED照明的蓝光,可穿过角膜和晶状体直达视网膜。长时间在蓝光环境中工作学习,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目前市面上的白光LED芯片使用的荧光粉对蓝光吸收转换效率不足,蓝光溢出严重,缺少对眼睛有益的绿光和红光。包钢集团稀土院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所发光材料研究室研究员王忠志表示,在实际使用中,稀土转光板对蓝光的转化率能够达到37%。具有不变色、不降低光效、视觉舒适等优秀表现,更加有益于人体健康,还可依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这也是灵活适应市场的一大特征。据了解,包钢集团稀土院从2017年开启初代产品稀土转光粉研制,从最初使用在老式灯管内部,到早期的喷涂、丝网印刷工艺;从转光粉向转光膜过度,到如今护眼灯、面板灯、大型建筑集群整体智能健康照明的高端设计与广泛应用,稀土光功能材料的性能品质、使用工艺、应用场景均经历了阶梯式发展。稀土转光板一项产品上就凝结着9项专利,充分体现了研究人员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具有数亿元的市场前景。包钢集团是我国第一家利用稀土资源成功自主研发健康照明的企业,是唯一利用高丰度...
发布时间: 2024 - 05 - 20
浏览次数:7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物理系曾杰教授研究团队在Cu基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开发了一种分子筛负载的Cu基催化剂,通过原位烧结形成富含晶界的位点,这些晶界位点能够实现高效的C-C偶联,为液体燃料和有价值化学品的生产开辟了新的路径。这一成果近期以“The Importance of Sintering-Induced Grain Boundaries in Copper Catalysis to Improve Carbon-Carbon Coupling“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我校特任副研究员吴文龙和罗雷,通讯作者是李洪良副教授和曾杰教授。费托合成反应是一种将煤、天然气或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和有价值化学品的关键技术。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的苛刻反应条件下进行,催化剂面临易烧结问题。通常催化剂的烧结会导致活性表面面积的减少,进而降低催化性能,被视为不利因素。然而,该研究发现纳米颗粒在烧结长大过程中也可能会诱导晶界等新的活性位点的形成。晶界附近的结构扰动会诱发晶格应变,影响活性位点与反应物和中间体的吸附过程,从而提高催化性能。因此,研究反应过程中原位产生的晶界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有望为理解甚至利用烧结过程打开一扇新的窗口。传统上Cu基催化剂的主要产物是甲...
发布时间: 2024 - 05 - 20
浏览次数:4
3432页次67/858首页上一页...  62636465666768697071...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