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王新强教授与北京大学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王涛高级工程师探测到褶皱二维氮化镓(GaN)的声子行为。相关研究成果以“褶皱二维氮化镓的声子色散”(Phonon dispersion of buckled two-dimensional GaN)为题,于2024年11月30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通知全文↓↓↓↓↓↓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
2024
-
12
-
04
浏览次数:85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杨逸、梅颖团队制备了一种易于分离的磁性镧铁碳纳米管膜,并研究其构效关系及其对水中磷酸根吸附机理。该膜通过物理-化学吸附去除磷酸根,在较宽的pH范围内表现出优良的磷酸根吸附效率以及吸附容量,在环境污水净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通知全文↓↓↓↓↓↓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
2024
-
12
-
03
浏览次数:49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本工作采用热压烧结制备了两种新型M位四元CrxTi0.75Mo0.75V1.5−xAlC2(x = 1.25, 1)和Cr0.75Ti0.75Mo0.75V0.75AlC2 MAX相陶瓷。有趣的是,随着元素组成的变化,首次观察到M位原子占位从面外有序到固溶的转变,这也使其构型熵从中熵增加至高熵。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计算,分析了原子占位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列材料的维氏硬度相较于二元Cr2TiAlC2 MAX提升了约40%,热导率也相对较低,这归因于固溶强化效应及高熵结构下的电子和声子散射增强。近几十年来,MAX相陶瓷由于其独特的纳米层状结构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MAX相晶格由交替堆叠的Mn+1Xn层和A层组成。得益于M-X强共价键和M-A弱金属键组成的异质键合系统,MAX相结合了合金和陶瓷材料的优良特性。其中,MAX相的强度受M-X键和M-A键共同控制,而弱M-A相互作用也控制着塑性。此外,MAX相的各向异性也与其纳米层状结构的异质键合特性有关。因此,人们广泛研究M和A元素的化学组成,为MAX相的设计和性能调节提供指导。通过将Mn+1Xn中的n增加到2或3,可以区分过渡金属原子M的两个不同的Wyckoff位点,即靠近A层和远离A层。根据不同过渡金属的固有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电子浓度等,发现不同金属原子有占据不同Wyckoff位点的倾向。进一...
发布时间:
2024
-
12
-
03
浏览次数:96
来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近年来,随着在线原位高压超快光谱技术的发展,超导和关联量子材料的高压超快谱学研究变得可行,可从实验上成功探测高压条件下材料的电-声耦合强度、超导能隙、声子瓶颈效应等。近期,以H3S和LaH10为代表的富氢高温超导体被相继发现,吸引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其中LaH10±δ的临界温度Tc在165~190GPa超高压下达到了250~260K。然而,由于需要超高压环境,微小样品处于金刚石对顶砧狭小样品腔内,许多先进实验手段无法进行探测,这使得富氢超导体系的电-声耦合强度、超导能隙大小等关键参量难以从实验中直接获得,至今仍然缺乏富氢超导体中强电-声耦合作用导致高Tc的直接实验证据。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SF10i组赵继民研究员及其团队(博士后吴艳玲,博士生加孜拉·哈赛恩、田珍耘、翟燕妮)与极端条件物理实验室EX6组程金光研究员、怀柔研究部于晓辉研究员、洪芳副研究员、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实验室胡江平研究员等合作,采用在线原位低温变温超高压超快泵浦-探测光谱装置,研究了笼型富氢超导体LaH10±δ的高压超快动力学,实验确定了其电-声耦合强度和超导能隙大小。实验上,赵继民研究团队发展了一套低温条件下工作的在线原位高压时间分辨超快光谱装置,测量了LaH10±δ在不同温度下的超快光谱(图),同时获得了准粒子弛...
发布时间:
2024
-
12
-
02
浏览次数: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