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室副研究员赵坤,联合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美国里海大学等研究团队,利用载氧体构建新策略实现甲烷高效制烯烃。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在以碳酸锂(Li2CO3)修饰的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复合稀土金属氧化物催化作用下,实现低温高效化学链甲烷氧化偶联制烯烃的方法。该催化剂在700℃下单程C2+收率高达30.6%,且在甲烷分压高达1.4 atm的条件下仍能表现出稳定的性能。甲烷氧化偶联(OCM)技术可在自热条件下通过一步反应将甲烷转化为高附加值烯烃或烷烃(C2+),是催化中的“圣杯反应”。但经过近40年的研究,常见的OCM催化剂Li/MgO和Na/Mn/W/SiO2等始终无法解决反应过程中C2+单程收率较低(800°C)及甲烷反应气分压较低(该工作通过化学链循环的方式,构建了系列碳酸锂负载的复合稀土金属氧化物作为载氧体催化剂,有效抑制氧气直接作为氧化剂导致的甲烷过度氧化反应,进而实现甲烷氧化偶联高效制备C2+。通过原位表征手段与量子化学计算,发现复合稀土氧化物中的Pr4+可诱导催化剂表面产生过氧化物活性中间体并演变成活性羟基自由基,实现高效C-H键活化和C-C键偶联。 该研究建立了Li2CO3负载的复合稀土金属氧化物中Pr的氧化态与C2+收率之间的普遍相关性,为甲烷氧化...
发布时间:
2023
-
12
-
21
浏览次数:3
来源:铁合金在线根据工信部产业发展中心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过程管理要求,以及为了全面了解物电学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高性能稀土激光荧光材料的研制与应用”项目2023年度执行进展和组织实施的情况,12月12日下午,在物电学院428会议室召开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年度进展汇报会,本次会议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会议邀请了责任专家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朱浩淼研究员、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东研究员、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肖方明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陈冠英教授、山东大学张国栋教授、北京工业大学肖家文教授、天通股份-徐州凯成科技有限公司沈浩总经理组成项目咨询专家组。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杜增吉、校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马晓冬、物电学院院长李印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张乐及项目团队成员和部分老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物电学院院长李印威教授和项目责任专家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朱浩淼研究员共同主持。首先,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杜增吉致辞,杜校长对参会的领导、专家等表示热烈欢迎,对他们长期以来对江苏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对项目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他强调,江苏师范大学将进一步加强与合作单位在学科、师资、实验室资源的互动共享,聚焦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聚焦重大科学问题,高质量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接下来,...
发布时间:
2023
-
12
-
21
浏览次数:5
来源:自然资源部恩康特资源公司(Encounter Resources)在西澳州西澳伦塔(West Arunta)地区的艾雷隆(Aileron)项目艾米利(Emily)探区补充钻探证实,该矿床同样具备高品位铌稀土潜力,在鲁尼(Luni)东北部的格林(Green)探区也发现铌稀土矿化。艾米利探区钻孔在50米深处见矿130米,铌品位0.7%,总稀土氧化物(TREO)品位0.23%,其中包括12米厚、铌品位2.3%、TREO品位0.85%的矿化。再往东400米的一个钻孔见矿32米,铌品位1%、TREO品位0.85%。格林矿床渐露端倪,最东端的两个孔在碳酸岩中见到厚层、低品位矿体。其中一个孔在110米深处见矿2米,铌品位0.42%,TREO品位0.26%;在120米深处见矿46米,铌品位0.13%,TREO品位0.5%。另外一个孔在190米深处见矿102米,铌品位0.18%,TREO品位0.12%,在222米深处终孔矿体未穿透。恩康特公司称,远景区似乎从鲁尼稀土矿床开始向东北延伸,向东未控制,呈现为一个大型环状构造,解释认为是侵入体,可作为后续工作的优选靶区。该项目明年将实施2万米钻探计划,克雷安(Crean)和赫利(Hurley)靶区将继续钻探,其他三个大型重力异常莫森(Mawson)、沃迪(Wordie)和皮尔斯(Perce)将首次开展钻探。 公司称,在过去的半...
发布时间:
2023
-
12
-
20
浏览次数:3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四川盆地埃迪卡拉系(即震旦系)灯影组已发现威远和安岳等大型-超大型天然气田(图1a和b),且近年来在震旦-寒武地层又陆续有天然气重大发现,显示该区域深层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明确该区深层油气的烃源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对于进一步推动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利用生物标志物、总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以及沥青Re-Os同位素年龄等指标,将该区深层油气的来源锁定在了埃迪卡拉系与下寒武统烃源岩(图1b)。然而,受过高的热演化程度以及沉积和古生物演化上的连续性的影响,以往难以有效区分埃迪卡拉系与下寒武统烃源岩。加之次生蚀变和多期构造活动等因素的制约,四川盆地深层古油藏的油气来源一直存在较多的争议。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耿安松研究员团队的方新焰博士后,在吴亮亮副研究员的指导下,联合成都理工大学邓宾教授以及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的梁霄博士,以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川北隆起区灯影组储层固体沥青为桥梁深入研究了川中-川北深层下组合油气系统的烃源和演化问题(图1a)。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固体沥青均属原油热裂解成因固体沥青(即焦沥青)。其中川中高石梯构造带和北斜坡地区的灯影组固体沥青主要是轻质/凝析油的热解产物,而川中威远构造带和川北米仓山隆起区的灯影组固体沥青主要来源于正常原油或重质原油的裂解。随后,基于本团队近年来提出...
发布时间:
2023
-
12
-
20
浏览次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