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稀土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在超分辨成像、微型激光器、单分子示踪和量子光学等前沿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纳米晶表面和内部羟基缺陷等荧光猝灭效应,目前在常温下实现稀土纳米晶的高阶非线性光子雪崩上转换仍然是稀土发光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闽都创新实验室陈学元团队郑伟研究员等提出一种KHF2热分解合成新方法来抑制纳米晶表面和内部的OH–缺陷,实现了稀土掺杂KMgF3纳米晶的可控制备和高效发光。通过抑制OH–缺陷,并利用Tm3+的异价掺杂加快Tm3+之间的交叉弛豫,可实现KMgF3: Tm3+纳米晶在1064 nm连续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Tm3+: 802 nm的27阶光子雪崩上转换(图1)。团队首先通过设计系列对照实验,采用不同氟源制备KMgF3: x%Ln3+纳米晶,证明了KHF2作为氟源不仅可以诱导自发生成KMgF3: x%Ln3+@ KMgF3类核壳结构纳米晶,还可以有效抑制纳米晶内部OH–缺陷的产生,从而避免OH–对稀土发光的猝灭,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发光性能(图2)。基于KHF2热分解合成的KMgF3: Yb3+/Er3+和KMgF3: Yb3+/Ho3+纳米晶在980 nm激光激发下可分别产生很强的上转换红光和绿光发射,其上转换发光绝对量子产率分别达到3.8%和1.1%(980 nm@20 W cm-2)...
发布时间:
2023
-
10
-
16
浏览次数:18
来源:北京大学科研办公室两电子氧化在合成和催化中无处不在,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过渡金属和锕系元素来说,两电子氧化常发生在单个金属中心,如氧化加成反应和氧原子转移反应等。然而,由于缺乏可变氧化态,稀土元素的氧化反应局限于单电子过程,如常用的单电子还原剂SmI2和单电子氧化剂(NH4)2[Ce(NO3)6],而两电子过程则需要两个或以上金属中心的参与。近年来,稀土元素非寻常氧化态化学的发展为实现单一稀土元素中心的两电子过程提供了可能。但是,非正三价稀土离子的不稳定性以及不同价态稀土离子间的巨大差异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黄闻亮课题组利用三脚架型三胺基芳烃配体成功稳定了铈的三种氧化态(+2到+4价),并首次实现了从Ce(II)到Ce(IV)的两电子氧化。该成果以“Two-electron oxidations at a single cerium center”为题,于2023年9月22日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线发表,并被选为封面文章。该课题组近年来基于“f区金属–芳烃协同作用”的概念,发展了一类三脚架型三胺基芳烃配体并将其引入f区金属配位化学。最近,利用金刚烷基取代的配体((AdTPBN3)3‒)来稳定铀的五种氧化态(+2到+6价),并证实了底座芳环能够起到同时稳定低...
发布时间:
2023
-
10
-
12
浏览次数:29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MTM关键金属公司(MTM Critical Metals)报告其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波姆(Pomme)稀土项目钻探获得重要成果。主要见矿情况为:◎ POM-23-05钻孔在225米深处见矿276米,总稀土氧化物品位0.37%(TREO),铌0.08%。其中包括4米厚、品位1.46%的矿化;在375米深处见矿57米,TREO品位0.47%、铌0.1%;在437米深处见矿63米,TREO品位0.48%、铌0.06%。钻孔未穿透矿体。◎ POM-23-04孔在37米深处见矿266米,TREO品位0.22%、铌0.04%,其中包括4米厚、TREO品位0.88%和铌0.07%的矿化。最高样品品位为2.72%。这台金刚钻机正在对波姆碳酸杂岩体未验证部分进行钻探。目前,波姆项目附近的蒙德维尔(Montviel)稀土矿推定和推测矿石资源量为2.66亿吨,TREO品位1.45%,铌0.14%。
发布时间:
2023
-
10
-
12
浏览次数:2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0月7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累进创新专项奖”作品全国评审落下帷幕,我校化学与药学院农用发光材料本科生团队作品《用于植物补光和痕迹显现的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质调控研究》荣获“累进创新专项奖(基础研究)”。该奖项全国共评选17件,其中“基础研究”类6件。农用发光材料团队成员均为在校本科生,由化药学院余瑞金、王琼指导,依托化学与药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积极探索实践“学科交叉,赛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瞄准设施农业植物LED照明领域,采用紫外芯片封装的全新架构,自主研发十余种多色高热稳定性的荧光粉,实现了LED多色光质的精细调节,解决红光芯片受专利封锁价格昂贵、光质与光敏色素不匹配等突出问题。该团队参赛项目“红色光质精细可调的植物生长LED用荧光粉的研究”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持续深入研究,进一步拓展植物色素的光谱范围,实现了黄、红和深红光的精细调节;通过能带工程、杂质掺杂和固溶体等策略,实现了高热稳定性和高量子效率的荧光粉的制备,这些创新成果有望在植物LED补光灯和痕迹检测等领域广泛应用。2022年以来,该团队本科生累计发表一作SCI收录论文20篇,申请2项专利。2023年,团队申报的作品《用于植物补光和痕迹显现的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质调控研究》荣获第十四...
发布时间:
2023
-
10
-
11
浏览次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