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大学理学院近日,理学院物理系、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的徐飞课题组、洪峰课题组和宋宏伟课题组在凝聚态物理及材料科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CsPbIBr2 Thick Film With (100)-Preferred Orientation Enables Highly Sensitive X-Ray Detector by a Spray-Coating Method via Dual-Additive-Assisted Solution Strategy under Atmospheric Environment》的研究成果。上海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近年来,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由于具有其合适的带隙,出色的辐射耐受性以及高线性吸收系数在X射线探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钙钛矿材料的不稳定性,钙钛矿厚膜的制备大多都是在保护气氛下完成。目前,在大气环境下高质量钙钛矿厚膜大面积制备及实现X射线探测的方法还很少见。徐飞课题组提出了双添加剂辅助(LP+NH4SCN)溶液策略,使用以气体为载体的喷涂法制备得到均匀的大面积CsPbIBr2厚膜,并进一步提高了厚膜的质量。一方面,NH4SCN添加剂可以增大晶粒尺寸,提高厚膜的结晶度得到具有择优取向的厚膜。另一方面,添加LP可以去除杂质相,提高厚膜的稳定性。经过...
发布时间:
2024
-
11
-
14
浏览次数:1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近日,物理学院乔梁教授团队在镍基超导体研究领域取得进展,该团队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循环实验,系统研究了镍基超导体在钙钛矿Nd0.8Sr0.2NiO3和无限层Nd0.8Sr0.2NiO2之间可逆相变过程中的结构、电子和输运特性,揭示了无限层镍氧化物超导体Nd0.8Sr0.2NiO2生长的热力学特性及前驱体对薄膜样品超导性表达的重要调控作用;同时发现即使在经历十次氧化还原循环后依然保持超导特性,无限层镍基的超导性依然展现出惊人的稳健性,为镍基超导体的未来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为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铺平了道路。例如,可以利用镍基超导薄膜制备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s)、超导滤波器、超导传输线等,并在未来量子计算、高速通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成果以“Robust Superconductivity in Infinite-Layer Nickelates”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徐明辉和赵燕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电子科技大学乔梁教授、冷华倩副教授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梦莎老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还得到了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课题组的鼎力支持。镍基超导体正迅速成为凝聚态物理学的前沿课题,因其打破现有高温超导瓶颈的潜力而备受瞩目。自2019年无限层镍基超...
发布时间:
2024
-
11
-
13
浏览次数:1
来源:科学网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张良柱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上海大学教授葛军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孙志梅、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教授冯新亮等,在二维硼钼烯纳米片室温铁磁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为拓展二维过渡金属硼化物(MBenes)体系的丰富物性提供了新方法,也将推进二维金属硼化物室温磁性在自旋电子学和磁性纳米载体上的实际应用。11月2日,相关研究发表于《先进材料》。二维磁性材料是凝聚态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拓扑学领域、涨落驱动的新物相、对自旋的电场调控和检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相比于传统的块体磁性材料,二维层状磁性材料容易加工成平面的异质结结构,可对其进行精细调控。硼化钼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质和空气稳定性,然而,据理论预测,硼化钼体系的金属硼烯中不存在磁性,在二维硼钼烯体系实现室温磁性非常具有挑战性。研究人员通过缺陷工程策略,合成了具有钼空位缺陷的Mo4/3B2MBene纳米片。制备得到的Mo4/3B2纳米片横向尺寸为200 nm,厚度为6.3 nm。该纳米片粉体在环境温度下具有出色的稳定性且不会氧化,在300K时则表现出饱和磁矩为0.04 emu g-1的本征铁磁性。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发现,铁磁性源于Mo4/3B2中的Mo空位缺陷,最终导致了系统的非零磁矩和自旋极化。目前,MBene体系的磁性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而体系中由缺陷工程产生室温磁...
发布时间:
2024
-
11
-
13
浏览次数:8
来源: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X射线探测技术在航空航天、公共安全监测、疾病诊断、异物检测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闪烁体作为X射线探测核心器件,是一类可以将高能辐射(如X/γ射线、α/β粒子、中子)转化为可见光或近可见光的材料,高效闪烁体需要具有高产光率、高能量分辨率、快速响应时间、灵敏的电离检测以及出色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面对这一需求,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郭国聪/郑发鲲团队在系列锰基有机金属卤素杂化闪烁体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锰基有机金属卤素杂化闪烁体具有优越的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和可加工性,在核医学、辐射检测和工业检测等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关于温度对锰(II)基闪烁体的影响研究甚少,尤其是发光/闪烁机理方面。为此,研发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发光效率并且可以大规模制备的锰基有机金属卤素杂化纳米闪烁体Mn-1 NCs ((mpp)2MnCl4),该闪烁材料在77至150 K温度区间内,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这是由于在该温度区间Mn2+离子的激发电子无法克服陷阱能级,遵循Dexter能量转移过程;而在150至350 K温度区间内,Mn-1 NCs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升,甚至超过77 K时的荧光强度,这是由于温度的升高有助于被捕获的电荷载流子逃离陷阱能级,经由能量倒转过程重新到达Mn2 +离子的发光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温度升高造成的发光损失。此外,Mn-1 NCs的...
发布时间:
2024
-
11
-
12
浏览次数: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