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工业大学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锋教授团队教师蔡会生在稀土镁合金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突破,研究成果以“Effects of cooling rat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agnesium alloy-a review”为题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发表(IF:15.8,中科院1区,DOI: https://doi.org/10.1016/j.jma.2024.06.021)。内蒙古工业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蔡会生为第一作者。该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支持。该成果以研究团队多年来在稀土镁合金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冷却速度对稀土镁合金凝固行为、流变性能、微观组织变化(合金元素在基体中的固溶、相组成变化及第二相形貌尺寸分布、合金元素扩散与偏析、晶粒尺寸、枝晶形成及形貌变化)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化对稀土镁合金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为研究冷却速度变化对稀土镁合金组织性能调控,指出了新方法和新途径。
发布时间:
2025
-
01
-
22
浏览次数:111
来源: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文雄课题组近期在《美国化学会志》(Wei Liu, Ping Wu, Yibo Liang, Junnian Wei, Gen Luo*, Wen-Xiong Zhang,* J. Am. Chem. Soc. 2025, 147, 1300-1306)上以全文形式发表一篇题为“Rare-Earth Metal-Enabled Ring-Opening Metathesis of Benzene”的研究性论文。烯烃复分解反应在合成化学和材料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尽管芳烃中存在潜在的烯烃单元,但芳环碳-碳键的复分解反应仍然是一个尚未探索的领域。这主要受到热力学限制以及缺乏合适反应途径的双重制约。一种潜在可行的策略是通过光激发将芳烃激发至三线态与烯烃发生反应。然而,该反应中通过[2+2]环加成生成的双环辛二烯中间体倾向于发生逆电环化生成环辛三烯,而非通过[2+2]开环得到复分解产物(图1a)。针对以上问题,他们提出了以双碳负离子替代烯烃参与芳香复分解反应的假设。该假设基于两个关键点:一是引入双碳负离子提高反应性,并通过碳负离子的稳定化提供额外驱动力;二是[2+2]环加成生成的中间体在负电荷的存在下,原有的6π逆电环化反应被抑制,从而为[2+2]开环提供机会(图1b)。近年来,张文雄教授课题组在稀土金属杂环化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
发布时间:
2025
-
01
-
21
浏览次数:151
来源:武汉纺织大学近日,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卫林院士团队姚娜博士/材料学院王星博士在碳纤维上生长的氧析出催化剂的制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开发一种掺杂不同 3d-orbital 原子 M(V、Ni、Zn、Mn)的 CoMoOx 系统,研究 氧空位(VO) 的形成和稳定及其在 OER 性能中的关键作用。原位和非原位测量以及理论计算表明,掺入 V 会调整 CoMo-d 和 O-p 轨道之间的带隙,导致电子从 O-p 轨道转移到 M-d 轨道,从而促进 VO 的形成。VO 的形成导致 d 带中心上移,优化了 VO-CoMoVOx 上氧中间产物的解吸,降低了速率决定步骤 (RDS) 的能垒,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此外,V 的掺杂还能促进电子从 Co 原子转移到 V 原子,从而稳定 VO 并最终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这项研究为设计高效的 OER 电催化剂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方法。相关成果以“Unveiling oxygen vacancy engineering in CoMo-based catalysts for enhance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activity”为题,发表在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姚娜的硕士生罗娜、蔡奥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姚娜、王星。论文连接:https://...
发布时间:
2025
-
01
-
21
浏览次数:109
来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随着氦气资源的日益短缺以及低温制冷在空间应用、量子技术和前沿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低温制冷技术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绝热去磁制冷技术(Adiabatic Demagnetization Refrigeration,ADR)基于材料的磁热效应(Magnetocaloric effect,MCE),提供了无需使用稀缺3He、4He达到亚开尔文温区的有效解决方案。其中,材料的磁熵变(ΔSM)是驱动ADR的关键因素。为使材料的磁熵变更接近理论值ΔSM=nRln(2J+1)/MW,除了选择具有较大J值的稀土离子外,原子配位环境对磁密度、磁耦合和晶体场效应起着关键作用,从而显著影响磁基态和实际磁熵变值-ΔSM。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3组胡凤霞研究员、王晶副研究员、沈保根院士及博士生王冰洁,联合物理所HX-01i组孙培杰研究员、项俊森副研究员及博士生刘鑫阳,物理所T02组王建涛研究员等合作者,通过调控磁密度和Eu2+离子的单离子行为,在EuX2(X = Cl,Br)体系中实现了创纪录的巨大超低温磁热效应。具有铁磁基态的EuCl2因其Eu2+离子的单离子行为和近自由自旋特性,表现出的巨大磁熵变使其在亚开尔文温区(约346mK)的保温时间超越了此前报道材料(包括商用材料)。研究团队利用ab initio计算对EuCl2材料的...
发布时间:
2025
-
01
-
21
浏览次数: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