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来源:x-mol挥发性有机物 (VOCs) 的高灵敏度实时原位检测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检测技术因操作简便、响应速度快、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VOCs检测。大部分荧光探针材料在溶液相中可发挥较好的识别响应特性,但对于气相VOCs检测其表现通常会受到极大限制。另外,目前报道的荧光探针材料大多仍基于猝灭响应机理,这极大影响了发光检测信号的可识别性和准确性。得益于可设计的孔道结构和独特的镧系金属发光特性,镧系金属有机框架 (Ln-MOFs) 被认为是构建VOCs荧光检测材料的理想平台之一。但事实上大部分已知Ln-MOFs的特征镧系发光对于分析物并没有响应或表现为猝灭行为,因此失去了其本征优势。近日,南开大学许健教授(点击查看介绍)团队设计合成了一例多核簇基镧系MOF (NKU-200-Eu),其九核Eu9簇赤道面上的端基配位水可通过活化或配体交换等过程脱除,暴露出大量指向孔道内的开放金属位点 (OMSs),形成一个天然“口袋”选择性结合特定有机分析物 (图1)。荧光光谱测试表明,由于适度的“天线效应”敏化效率,该MOF具有双发射特征,其中镧系金属发光对四氢呋喃 (THF)、二氧六环 (dioxane) 等环醚分子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行为,因此可用于此类VOCs的比率荧光变色识别 (图2)。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表明该MOF体系中存在一种全新的镧系发光增强机制,即第一、...
发布时间: 2022 - 12 - 31
浏览次数:36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根据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以下简称:JST)战略研究项目PRESTO,帝京科学大学(Tei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的Ayumi Ishii副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近红外光传感器,可将微弱的近红外光转换为可见光。如今,近红外光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红外摄像机(夜视摄像机)、红外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遥感和生物计量学等。近红外区域弱光的探测和灵敏度的提高对于光通信技术、医学诊断、环境监测和其他领域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半导体化合物(如InGaAs)具有900–1700nm的光学带隙,可用于探测近红外区域的光。然而,由于复杂的制造过程和稀有金属的掺杂,这些系统成本极高,并且受到噪声干扰的限制。此外,与硅(Si)和其它化合物相比,这种半导体无法获得可与其比拟的可见光探测精度。基于此,该团队开发出基于镧系元素掺杂的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粒子,这种粒子能够高效地将弱红外光转换成可见光。此外,通过开发一种近红外光探测器(光电二极管),将这些纳米粒子与对可见光有响应的无机半导体材料(卤化铅钙钛矿)相结合,他们成功将难以探测的弱近红外光转化为电信号,转换效率可达75%。通过这种新颖、低成本、简单的技术将近红外光(被认为难以以高灵敏度探测到)转换成可以利用现有材料和技术高精度探测的可见光,该团队在弱近红外光探测效率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因此,该成...
发布时间: 2022 - 12 - 31
浏览次数:6
来源: 西安交大新闻网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信息、交通、能源和国防等领域,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调控磁性材料的固态相变使之处于双相或多相状态,可实现磁性相间的磁性或弹性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显著优于单相材料的磁性能;将磁性材料与压电材料进行复合,还可使磁性材料在电场中发生固态相变,实现磁电耦合,从而拓展材料的功能范围。因此,基于固态相变研发高性能磁性材料及多功能材料成为当前该领域国际上的前沿方向。近期,通过理工交叉与合作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马天宇教授团队在磁性材料固态相变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针对高温磁性最强的永磁材料——2:17型钐钴磁体的长期争议问题“胞状相还是胞壁相为析出相”,研究团队与东北大学高建荣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任洋教授合作,采用原位高能XRD技术和高分辨TEM技术清晰地揭示了胞壁相的形核与长大过程,从而确认胞壁相为析出相。该团队还发现在材料混合型固态相变的早期阶段,胞壁1:5H相的有效形核温度远高于位错的开动温度(图1)。基于该发现,团队在有效形核温度附近进行预时效处理,提高了析出相的形核率,在终态磁体中形成了更多的胞壁相,增强了畴壁钉扎作用,从而使磁体具备更好的硬磁性能。该工作以《2:17型钐钴永磁体早期分解阶段的原位高能X射线衍射研究》(In-situ high-energy X-ray diffraction study of the e...
发布时间: 2022 - 12 - 31
浏览次数:2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东芝公司公布了光致发光技术的突破,这是一种新型荧光粉,在聚合物或有机溶剂中具有出色的溶解性,在可见光下呈透明无色,并在紫外线下发出持久的红光,具有出色的色纯度和六倍于当前荧光粉的发光度。这些特性在 LED 照明、显示器、深紫外线传感、安全印刷和农药残留测试等领域开辟了许多潜在应用。   磷光体是一种物质,它从光源(例如紫外线或可见光)吸收能量,并通过发射彩色光来释放该能量。磷光体常用于 LED 照明和显示器,以及防伪印刷。然而,在微型和微型 LED 照明和显示器领域,所使用的芯片非常小,通常使用的无机荧光粉具有有限的色彩再现能力和发光强度。这些荧光粉也是不溶性的,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存在,当用于防伪印刷时,印刷图案变得依稀可见,具体取决于视角和曝光量。东芝的新型荧光粉克服了这些问题。东芝将其光致发光研究重点放在新型镧系元素发光络合物上。该公司开发了一种专有的分子设计方法,并用它来结合具有两个或更多氧化膦结构的标准 Eu(III) 发光络合物的离子,包括东芝最近发现的支链四氧化四膦配体。这创造了一种新的结构,该结构高度可溶,具有出色的透明度,并成功地增加了发光强度以实现高色纯度和持久发光。分子设计方法还有可能创造出当应用于不同的发光复合物时发出不同颜色光的荧光粉。武汉大学研究团队实现24.1%高效率钙钛矿近红外发光LED近年来,近红外发光和探测器件在...
发布时间: 2022 - 12 - 27
浏览次数:9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