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站在白云鄂博矿区主矿体一侧的观景台上,全世界最大稀土矿的主采场尽收眼底:巨大的露天矿坑呈透镜体,宛如聚宝盆矗立于矿山之上。沿着坑体往下看,蜿蜒的移动坑线时而整齐排布,时而迂回延展。而在这些曲折环绕的坑线周围,缓缓移动的矿车宛如蚂蚁穿行——珍贵的稀土原料,便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原料除渣、除铁、烘干、焙烧、粉碎、粉体精密分级……在白云鄂博矿区南部120多公里的包头稀土高新区里,包头华明高纳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正紧锣密鼓地生产稀土抛光粉。据介绍,这种应用于精密光学仪器玻璃、集成电路基板玻璃等制品的抛光材料,市场反应良好,产品供不应求。稀土被称作“工业维生素”,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多年来,中国稀土储量、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大量供应稀土各种品级和各类规格产品的国家。近年来,乘着“双碳”和新兴产业大发展的东风,中国稀土产业链正快速崛起,产业链各环节的规模、质量显著改善。一方面,稀土逐渐告别“土”的价格,其价值和应用规模不断升级;另一方面,稀土永磁材料等下游产品供不应求,在终端应用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趋势清晰,上下游正在形成供需良性循环。稀土产业链景气度飙升国内稀土产业链迎来高速发展期,而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是主引擎。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重稀土元素,可使一块儿3厘米×2厘米大小的稀土永磁体耐温等级达到150...
发布时间:
2022
-
08
-
29
浏览次数:10
来源:连云港日报 作为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徐圩新区产业投资已经超过3000亿元,正在全面打造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国内外化工园区示范标杆。为解决园区及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难题、不断提升环境管控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徐圩新区与清华大学、华能清能院、天津环科院等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徐圩新区环境综合治理攻坚大队大队长张晗表示,这些科研“智囊”依托徐圩新区生态环境质量管控中心平台,针对性研发碳中和关键技术和VOCs高效治理等减污降碳协同深度治理工艺,推进石化基地废气污染物近零排放,全面提升石化基地产业项目环保管理水平。此次在虹洋热电试用的氮氧化物治理催化剂就是其中的一项成果。氮氧化物既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也是形成大气中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为推动氮氧化物减排工作,徐圩新区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应用脱硝催化剂,通过配方与生产工艺调整,增加稀土元素,提高了催化性能。清华大学专家贾福强介绍,试点应用结果显示,脱硝效率由原来的85%以上提高到95%以上,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降至20毫克/立方米以下,比国家超低排放标准降低了一半以上。不仅聚焦园区集中的环境问题,这些科研“智囊”还针对园区企业的个性问题开展攻坚,并得到了企业认同。“丙烯腈生产、转运、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是化工园区废气治理的难题,我们和清华大学联合开展了丙烯腈废气高效治理技术研发项目。”徐圩新区环...
发布时间:
2022
-
08
-
26
浏览次数:6
来源:经济日报经济日报呼和浩特讯(记者陈力)近日,内蒙古包头市集中签约一批项目,总投资303亿元,主要集中在稀土永磁、稀土抛光、稀土装备、稀土新材料等领域。包头市市长张锐表示,包头入选工信部“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城市”,离不开稀土产业比较优势的支撑。白云鄂博矿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远景勘探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包头稀土企业形成了稀土从开采到应用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稀土功能材料全覆盖。今年以来,包头将做大做强稀土产业作为建设自治区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重要抓手,抓住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大功率节能电机市场需求扩张的机遇,加快推动稀土产业向长链条、宽领域、高质量发展。统筹各类生产要素,打造专业园区,先后规划建设了多个稀土产业园。在优化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制定稀土产业链招商方案,成立招商专班,制定“一业一策”招商、“一单一图”招商、以商招商工作机制,围绕延伸稀土磁材产业链、补齐稀土发光产业链,加大对浙江、江苏、山东等重点稀土项目集中地区的招商对接力度。今年上半年,稀土产业实现产值327亿元,同比增长一倍;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企业实现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73%,创近10年来同期最高增速;全国综合实力前十强的稀土磁材企业已有6家落户包头。“稀土谷”全力带动“创新城”,去年包头全市授权稀土专利291项;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表示,自治区全力支持包头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
发布时间:
2022
-
08
-
25
浏览次数:4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合肥8月22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卢征天教授团队利用激光冷原子方法对镱-171原子的固有电偶极矩进行了首次测量,获得了该电偶极矩小于上限的结果,并对镱-171原子核的席夫极矩设定了上限。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原子与原子核当中普遍存在自旋现象,旋转原子中的电荷流动形成一个线圈,从而产生原子的固有磁偶极矩,这是人们熟悉的原子内禀属性。然而,原子内部的正负电荷是否会沿自旋方向有所分离,从而产生固有电偶极矩?自20世纪50年代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的设想,人们便开始寻找粒子、原子核及原子的固有电偶极矩。这种物理现象既破坏空间反演对称性(即宇称),又破坏时间反演对称性,并与CP破坏、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等基础物理问题紧密相关。粒子物理理论推测,电偶极矩研究是通向标准模型之外新物理的一条充满希望的探索途径,半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实验在寻找电偶极矩信号,测量精度不断提高,但迄今为止所有测量都只得到了上限。由于原子的固有电偶极矩会使得自旋进动频率因外加电场而有所变化,基于此,研究人员利用激光对镱-171原子进行冷却与囚禁,观察光阱中原子的自旋进动现象。他们利用缀饰光原理发展出了一种针对原子自旋态的量子非破坏测量方法,把测量中的技术噪声压低到量子投影噪声极限以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自旋态的测量效率。与此同时,研究人员把自旋进动的...
发布时间:
2022
-
08
-
24
浏览次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