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元件技术与工程部研究团队在基于氧化钽的混合物薄膜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Optical and femtosecond laser-induced damage-related properties of Ta2O5-based oxide mixtures”为题发表于《合金与化合物学报》(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
2024
-
12
-
25
浏览次数:100
来源:上海科技大学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齐彦鹏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苏州大学等合作单位,通过高压调控实现了晶体材料In2Te5体系的相边界展宽,观测到无序增强的非晶超导现象,这一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热力学关系中经典的吉布斯相律指出,当跨越相边界时,物质的结构会发生相变,从而导致物性的突变。这使得相变边界附近的物性研究和相图的精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齐彦鹏课题组充分考虑In2Te5的结构特征,利用高压手段通过部分破坏体系长程平移对称性的方式,将经典的相变边界有效扩展为一个大范围的非晶转变区域,从而实现了加压过程中In2Te5单晶的晶态-非晶态-晶态(CAC)相变。通过原位同步辐射衍射研究,团队发现In2Te5的上述相变源于相对刚性的[In2Te2]2+区块的旋转,这些区块由铰链状的[Te3]2−连接而成。高压条件可以改变[Te3]2−铰链状连接的空间形态,进而诱导结构相变发生。值得关注的是,在非晶转变附近,虽然载流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但In2Te5的超导转变温度(Tc)却意外增加了约25%。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理论以解释这一现象,该理论认为非晶超导性的增强可能源于无序导致的电子关联性增强。本研究不仅为超导物性调控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对相变边界的认识,还展示了结构无序材料的性能潜力。上海科技大...
发布时间:
2024
-
12
-
24
浏览次数:129
来源:包头稀土研究院目前,能源的转化和利用正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室温制冷在家用电器、食品安全、医疗保健、航空航天等行业中非常重要。据制冷研究所称,其用电量占全社会发电的20 %以上。2019年,中国已使用约4.29亿台冰箱,耗电1252亿千瓦时。到目前为止,气体压缩制冷是最常用的技术。氢氟烃被广泛用作制冷剂,其泄漏导致了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损耗。由于在日常维护操作中制冷系统泄漏和清除,大量制冷剂被释放到大气中。为了控制无碳温室气体的排放,许多国家都通过了法律和法规(如《蒙特利尔议定书》)。与气体压缩制冷相比,室温磁制冷技术是环保的,不向空气中释放污染物。室温磁制冷技术采用主动磁再生(AMR)循环来实现制冷。此外,室温磁性冰箱可以连续工作5000 h,显示出运行可靠的特点。因此,磁制冷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据报道,室温磁制冷技术在酒柜和医疗设备上有一定的应用。2024年,包头稀土研究院磁制冷团队制备了公斤级的La(Fe,Si)13基氢化物,并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锰含量下的磁性和磁热效应,探索了稀土Ce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La(Fe,Si)13基氢化物的磁热效应优异,磁制冷机的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市场冷藏的需求。研究显示,批量制备的化合物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磁性制冷剂。该研究成果发表于中科院SCI二区期刊Intermetallics。
发布时间:
2024
-
12
-
24
浏览次数:104
来源:X-MOL烯烃复分解反应在合成化学、药物化学和材料科学有广泛应用,是诺贝尔化学奖级别的最重要的反应之一。尽管芳烃中存在潜在的烯烃单元,涉及芳环C–C键的复分解反应仍是一个尚未探索的领域,这一现象既源于热力学限制,也因为缺乏合适的反应途径。由于芳烃中的6π电子体系被破坏,这使得在热条件下进行此类复分解反应十分困难。一种看似可行的方法是利用光激发芳烃至三线态与烯烃反应。然而,通过[2+2]环加成得到的双环辛二烯在加热条件下容易发生6π逆电环化反应,生成环辛三烯,而非[2+2]开环得到复分解产物(图1a)。针对以上问题,北京大学张文雄(点击查看介绍)团队和安徽大学罗根(点击查看介绍)团队合作提出了使用双碳负离子代替烯烃进行芳烃C–C键复分解反应的假设。该假设基于两个因素:一是引入双碳负离子预计能提高反应性,并通过碳负离子的稳定化提供额外驱动力;二是[2+2]环加成生成的中间体在负电荷的存在下,原有的6π逆电环化反应被抑制,从而为[2+2]开环提供机会(图1b)。近年来,张文雄教授课题组在稀土金属杂环化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J. Am. Chem. Soc. 2024, 146, 15609; J. Am. Chem. Soc. 2023, 145, 6633; Cell Rep. Phys. Sci. 2022, 3, 100831; J. Am. Chem. Soc. 2021...
发布时间:
2024
-
12
-
23
浏览次数: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