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稀土学会2021年7月28日,由中国稀土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中韩新能源与环境材料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科协、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韩国材料研究学会的指导和支持,有来自中韩两国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20多个单位共计120人(其中现场80人、线上约40人)参会。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丁波主任出席会议,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牛京考教授、韩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席Soo Wohn Lee教授分别致辞,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主任韩雅芳教授主持会议。本次会议以“材料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围绕能源与环境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主题,来自韩国先进科技所、全南大学、韩国大学、日月大学、蔚山国家科技所、韩国科学工程院的六位专家学者就太阳能电池制备、降低损耗、光催化、电化学分解水等方面,来自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薛冬峰研究员、北京大学邹德春教授、华北电力大学武英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徐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单斌教授、清华大学朱永法教授、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李江涛研究员共七位专家,就单晶、光催化、光伏、储能金属、储氢合金、环境催化剂、陶瓷制冷技术等领域线下3位和线上10位专家分别做了相关主题报告。主题报告环节后,召开了青年学者论坛,上海大学董自强(线下)、华北电力大学陈晓红(线上)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梁芬芬(线下)在材料信息学、碳基材料和自然科学进展等方...
发布时间:
2021
-
08
-
13
浏览次数:8
原创 中国橡胶网中国橡胶网近日从包头稀土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稀土分离与应用团队联合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成功开发出一种用于硅橡胶、氟硅橡胶的轻稀土耐热剂产品。该产品经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试验验证,可有效提高硅橡胶、氟硅橡胶材料的使用温度,提升其耐热等级。使用自主研发的稀土耐热剂制备的硅橡胶产品,其耐热性能已达到同类进口产品水平,可实现此类高附加值耐热剂产品的国产化替代。硅橡胶以其优异的耐候性、耐高低温性、电绝缘性、耐辐射性、生物惰性等特点在电气、电子、办公设备、汽车、建筑、医疗、食品和人造器官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领域对硅橡胶耐热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航空发动机的机舱温度经常在300℃以上,对橡胶配件提出了更高的耐油、耐高温要求。据中国橡胶网了解,硅橡胶材料在有氧、高温环境下,主要发生主链降解和侧链甲基的氧化反应,导致硅橡胶力学性能下降。在硅橡胶中加入稀土耐热剂可有效提高硅橡胶的耐热性能。其机理是具有氧化-还原作用的稀土元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够阻止硅橡胶中由于氧化产生的游离基反应,同时稀土金属化合物可以吸收硅橡胶中某些能够催化降解反应的微量酸或碱性物质,从而对硅橡胶起到热稳定作用。稀土资源是宝贵的战略资源,但轻稀土镧、铈资源应用领域有限,资源利用率低,产品积压量大,市场价格长期低迷,其核心原因在于开发应用不足。此次特种橡胶材料用轻稀土耐...
发布时间:
2021
-
08
-
12
浏览次数:2
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近日,韩国政府召开第42次紧急经济中央对策本部会议,并发布“稀有金属产业发展对策2.0”。政府决定将核心钨钼稀土等稀有金属储量增加1倍,确保100天使用量,并且到2025年还将挖掘并培养稀有金属百大核心企业。值得一说的,在做个决定之前,该国稀有金属平均储备量仅能使用57天。稀有金属是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分布稀散或难以从原料中提取的金属,如钨、钼、锂、铍、钛、钒、锗、铌、铯、镧、镭等,它们是未来汽车、电池、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航天设备等核心材料。钨应用:钢铁行业中,钨钢可以用来制造钻头、铣刀、拉丝模、阴模和阳模等;电子行业中,钨丝可以用于白炽灯、碘钨灯、电子振荡管、旁热阴极加热器中;采矿业中,硬质合金和钨制品是诸多设备的重要零部件;电力能源行业中,电力输送需要钨基复合材料和钨触头,核电需要高性能钨合金等等。钼应用:电子电气行业中,钼可以用来制造螺旋灯丝的芯线、引出线及挂钩等部件,钼丝是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电极丝的理想材料;化工行业中,二氧化钼是一种良好的固体润滑剂和催化剂,钼黄被用于颜料和墨水、塑料、橡胶产品及陶瓷中;合金行业中,钼基合金被用于高发热元件、挤压磨具、玻璃熔化炉电极、喷射涂层、金属加工工具、航天器的零部件等。稀土应用:冶金行业中,稀土金属加入钢中,能起到精炼、脱硫、中和低熔点有害杂质的作用,并可以改善钢的加工性能;军事领域中,稀土不仅可以提高坦克、飞机、...
发布时间:
2021
-
08
-
11
浏览次数:1
来源:中国青年报在材料领域,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李殿中和核心技术“死磕”的劲头,是出了名的。前不久,全球在建规模最大、单机容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两台机组投产发电。该水电站100万千瓦发电机组最核心的部件——水轮机转轮,采用的正是李殿中团队研发的高温合金相控制技术。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成功解决了相关器件依赖进口的难题。1998年,李殿中来到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工作,组成十多人的科研团队,攻克相关核心技术难题。在工业生产中,大国重器所需的大锻件,如核电压力容器、大型船用曲轴等,都是先做出大钢锭,再由钢锭加工成形。这意味着,钢锭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国重器的成功。李殿中发现,一些大型钢锭不合格的主要问题,在于其内部成分不均匀。为了弄清楚这一问题是如何发生的,李殿中决定把钢锭剖开,看看钢锭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大胆想法,一经抛出便遭到很多人的质疑——解剖钢锭不仅成本高,而且周期很长。可李殿中却坚信,要解决问题,必须做好基础研究的源头工作,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没有项目资助,他就四处筹集资金。最终,直径2.4米、高3.5米、重100多吨的大钢锭被一剖为二。从剖开的横断面上看,成分分布不均匀,内部存在很多孔洞和裂纹,这是导致钢锭易报废的主要原因。李殿中认为,这些问题的形成,是氧在钢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以氧化物为核心的轻质夹杂物,与凝固界面的交互...
发布时间:
2021
-
08
-
11
浏览次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