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来源: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激光驱动的光源凭借其高功率密度和优异能效特性,在照明/显示技术领域备受瞩目。在激光照明/显示系统中,荧光材料作为核心的颜色转换体,承担着将单色蓝激光转化为宽光谱可见光的重要功能。然而,采用有机硅胶封装荧光材料的传统方式存在明显缺陷,其高温老化问题严重制约了材料的使用寿命。为突破这一技术瓶颈,功能材料学界致力于开发全无机荧光转换材料,其中荧光玻璃陶瓷膜因其突出的成本效益、便捷的制造工艺和灵活的设计特性而成为研究热点。但迄今普遍使用的荧光玻璃陶瓷膜“空气传热慢烧”制备工艺仍面临重大挑战:其高温长时间烧结过程不仅能耗高,还不可避免地导致荧光材料发生热降解和热侵蚀,这严重影响了材料的性能表现。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林航和王元生团队在国际上首创荧光玻璃陶瓷膜的红外辐射快速烧结RTA技术,该技术可在10秒内实现玻璃陶瓷膜的高度致密化(气孔率相关成果以Rapid sintering of high-efficiency phosphor-in-glass films for laser-driven light source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16:2807。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博士生王鹏飞,通讯作者是福建物构所林航和王元生研究员。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基金委海峡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基金面上项目以及福建省杰青等项目的...
发布时间: 2025 - 03 - 26
浏览次数:222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理特征包括高血糖、过量的活性氧(ROS)以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积累,这些病理因素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常引发持续性炎症、复发性感染以及组织再生延迟等问题。钛(Ti)合金因其高强度、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硬组织修复。然而,Ti合金的生物惰性使其无法调节炎症或抵抗细菌粘附,导致在糖尿病患者中植入物的失败率较高,这一问题在经皮Ti植入物(如经皮假体和种植牙)中尤为突出。如何设计经皮Ti植入物的表面微结构,使其能够按需清除细菌,同时调节炎症微环境促进植入物表面组织整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Ti种植体表面构建了由Na2TiO3纳米管、CeO2纳米点及聚多巴胺(PDA)组成,具有双催化模式的复合涂层,以操纵ROS的生成和清除,从而达到抗菌和促进组织再生的目的。Na2TiO3和CeO2形成的异质结及两者晶格中的氧空位(VOs)有助于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在NIR模式下,涂层展现出优异的光热和光动力性能,产生局部高温和大量的ROS协同高效杀菌;在非NIR模式下,CeO2纳米点和PDA展现出类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将ROS(例如·O2−和H2O2)彻底转化为无害的O2和H2O,减轻微环境的氧化应激,加速M2型巨噬细胞表型的...
发布时间: 2025 - 03 - 26
浏览次数:140
来源:化学研究所利用可再生电力通过电化学CO2还原反应(CO2RR)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对可再生碳资源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多碳醇因具有高能量密度特性以及与现有能源基础设施的高度适配性,在清洁能源储存与化工原料领域展现出应用前景。目前,电催化CO2RR生成多碳醇的主要挑战在于解决C-C偶联与C-O键断裂的竞争机制导致的产物选择性失衡。同时,高电流密度下中间体脱附失控和体系稳定性低,制约多碳醇的规模化生产。因此,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以实现多碳醇选择性突破,成为领域发展的关键。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朱庆宫团队致力于CO2电催化还原体系研究。近期,该团队基于前期成果,发现稀土元素独特的4f电子轨道特性可精准调控相邻铜(Cu)原子的电子密度分布,并在电催化反应过程中构建具有动态自修复特性的催化界面,实现了高电流密度条件下CO2向多碳醇的高选择性转化。该团队利用镨(Pr)等稀土元素独特的4f电子构型和未占据5d轨道特性,通过分步沉淀-煅烧策略构筑具有微观结构缺陷的复合催化剂,在原子尺度上形成高效的不对称活性位点。这一催化剂在700 mA cm-2工业级电流密度下,多碳醇选择性达71.3%,多碳醇/乙烯产物比例提升至12:1,单程碳转化效率达44.8%。原位表征与理论计算显示,Pr-O-Cu键合作用形成的动态自修复异质界面能够调控*CO吸附构型,通过诱导不对称C-C耦合路径并稳定醇类中间体,以...
发布时间: 2025 - 03 - 25
浏览次数:131
近日,大连化物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 (1121组) 吴凯丰研究员团队与香港科技大学何山博士、湖北文理学院梁桂杰教授等合作,开发了硒化锌(ZnSe)基量子点热延迟发光新体系,并揭示了表面缺陷态介导的热延迟发光新机制。进一步,研究团队将量子点的热延迟发光拓展至紫光区间,为设计高能光子驱动的光化学反应的光敏剂提供了新思路。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 2025 - 03 - 25
浏览次数:133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