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来源:中国科学院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施建荣团队联合西班牙加纳利天体物理研究所、美国圣母大学和美国核天体物理中心的科研人员,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中分辨率光谱中发现了一颗目前人类已知的铕元素含量([Eu/H])最高的恒星(LAMOST J020623.21+494127.9)。该恒星铕元素含量约是太阳铕元素含量的6倍。同时,研究经后随高分辨率光谱观测发现,这颗铕元素含量最高的恒星是一颗快中子俘获过程元素增丰的薄盘恒星。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在银河系薄盘中发现此类特殊天体。该成果丰富了科学家对银河系化学演化的理解,并为探究银河系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通讯》上。快中子俘获过程(r-过程)是恒星快速捕获中子的一类核反应。比铁重的元素大约一半均由r-过程产生,而恒星产生的这些元素被称为r-过程元素。快中子俘获过程是恒星演化过程中形成重金属元素的基本途径之一。尽管双中子星并合事件已被证认可以产生r-过程元素,但宇宙中r-过程元素的诞生场所是否唯一存在争议。因此,研究r-过程元素高度增丰恒星的重元素含量分布模式是解决这一争议的关键。此外,这类恒星携带了重元素形成环境的信息。目前,国际上组织了R过程联盟专门搜寻这类r-过程元素高度增丰的特殊恒星。然而,这类恒星的发现尚不足100颗,且均是贫金属恒星。这些恒星大部分位于银晕中,少数位于矮星系或球状星团中...
发布时间: 2024 - 08 - 09
浏览次数:1
来源:中国高分子网热致变色高分子材料在温度测量及天气热调节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一种常见的热致变色设计策略是合成具有热致变色性质的高分子材料,例如:聚异丙基丙烯酰胺、胆甾型液晶聚合物。但这需要复杂的分子设计与合成过程。另一种策略则是在高分子基体中添加热致变色材料,但其热致变色调节性受到限制。基于上述背景,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翁更生教授课题组通过在商用的羧基丁腈橡胶(XNBR)中加入Eu3+离子与辅助配体去质子化咪唑(DPIm)构筑动态配位交联结构Eu3+-COOH-DPIm,制备高拉伸可调节热致变色的XNBR/DPIm/Eu高分子弹性体材料。这种弹性体材料的交联网络及配位交联结构如图1所示。温度诱导的配位交联结构的解络合与重新络合即可产生热致荧光变色。如图2所示,制备得到的动态配位交联弹性体具有均匀的Eu3+离子分布。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咪唑含量越高力学强度越大,但是断裂伸长率越低。而DPIm的添加在保证足够的力学强度的同时,可确保弹性体有足够高的断裂伸长率,且随着DPIm质子化程度的提高,断裂伸长率也提高,当COOH:Eu:100DPIm=6:1:1.5时,断裂伸长率达到5000%。进一步研究发现,咪唑的添加可大幅增强弹性体的荧光强度。如图3所示,随着咪唑质子化程度的提高,荧光强度逐渐提高。这说明负离子性的质子化咪唑作为辅助配体显著提高了“天线效应”,从而增强了Eu3+离子的...
发布时间: 2024 - 08 - 08
浏览次数:4
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传统荧光成像主要采用400~950 nm波段,但其生物组织穿透深度低、背景信号高和空间分辨率低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其在生物活体成像的应用。近年来,利用近红外二区波段(1000~1700 nm)的荧光成像技术凭借强组织穿透力、高信噪比以及低生物组织自发荧光等特性,大大改善了荧光活体成像能力,受到广泛关注并飞速发展,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构建具有低成本、高效NIR-II发射并能实现无创、高灵敏和高时空分辨率生物成像的发光纳米探针具有极高的生物医学价值,是值得基础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的研究课题。基于此,王芳教授课题组青年教师李小龙,利用传统水热法成功构建了尺寸可控和NIR-IIb发射(1525 nm)增强的单分散CeF3:Yb/Er纳米探针,并将其应用于NIR-IIb光学引导的高质量、高分辨率小鼠脑部、肿瘤和全身血管成像,揭示了活体中血管的生成及分布趋势。与传统Yb/ Er掺杂的NaYF4机制相比,该探针巧妙利用了Ce3+和Er3+之间的高效交叉弛豫,节约成本的同时使NIR-IIb的发射增强了约1.46倍,进一步实现了NIR-IIb光学引导微小血管(47.6 μm)的检测。该研究进扩展了稀土纳米材料在近红外二区生物成像的应用,对实现早期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
发布时间: 2024 - 08 - 08
浏览次数:1
来源: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24年7月24日,PRL报道了理论与与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彬课题组的理论研究工作,该研究是关于在基于多铁铁酸铋的亚铁电结构中实现超低功耗电控磁及其物理机制,题目为“Electric Control of Magnetism in Multiferroic Rare-Earth-Substituted BiFeO3 with Ferrielectricity”。物理学院硕士生徐世纪为论文第一作者,许彬教授为通讯作者,物理学院博士生王鑫和美国阿肯色大学Laurent Bellaiche教授也参与了工作。多铁材料中的电控磁特性近年来获得广泛关注,特别是基于BiFeO3的室温多铁材料,目前最有希望应用于超低功耗存储和逻辑器件。然而,制约BiFeO3应用的两个重要原因是其具有较大的自发极化强度和矫顽场。此前有实验研究发现对BiFeO3进行稀土掺杂可以有效降低极化强度和矫顽场,甚至在多铁-铁磁异质结中观察到了磁电耦合效应,但其中电场控制磁性的微观机制并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许彬课题组应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有效哈密顿方法系统研究了Nd掺杂BiFeO3中电场对弱铁磁的控制。计算表明,稀土掺杂促进了亚铁电调制结构的出现,其极化强度和翻转势垒都显著降低,可获得远小于BiFeO3的电滞回线,且弱铁磁对电场有明显响应。课题组进一步通过Landau-Devonshire模型解释...
发布时间: 2024 - 08 - 07
浏览次数:3
2951页次52/738首页上一页...  47484950515253545556...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