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王楠林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准二维电荷密度波体系EuTe4中利用超快激光实现了电子极化态的全光学操控,主要体现在室温下其二次谐波信号及电阻出现可逆非易失变化,其中Te原子层的极性反转及层间多种堆叠序或许是关键因素,此现象为新型超快电子设备的开发带来了新启示。2024年10月17日,该成果以“室温下对电荷密度波体系中极化态的非易失光学操控”(Room-temperature non-volatile optical manipulation of polar order in a charge density wave)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
2024
-
10
-
25
浏览次数:93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质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和水,是可再生碳资源。面对日趋严峻的化石资源和环境问题,生物质资源因具有可再生性和碳中性等特点而在开发利用方面备受关注。生物质存在大量以C-O单键或C=O双键形式存在的键合氧,难以直接用于化学化工行业。因此,通过催化转化过程将生物质中的C-O键定向转化,获得二元醇、氨基醇和羟基酯等高值含氧化学品并开发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反应体系是研究热点。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可再生碳资源催化转化组致力于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转化利用,发展了系列生物基高值化学品的催化合成技术。近期,该课题组以半纤维素衍生下游产品——四氢糠醇为原料,构建了具有氧化物/金属-反相结构的稀土基非贵金属Ni催化剂(4CeOx/Ni),并利用氧化物-金属界面的电子结构调控实现了特定C-O键的高选择性氢解断裂,高收率获得了1,5-戊二醇。该催化剂体系能够将系列木质纤维素基平台化合物及废塑料选择性转化为高附加值含氧化学品。研究表明,4CeOx/Ni反相催化剂中,稀土氧化物与金属镍之间强电子相互作用诱导了界面富电子Ni-VO-Ce催化位点的生成,增强了其对特定醚C-O键的选择性吸附,并促进了界面活性Hδ−物种的形成。同时,两者的协同作用提高了C-O键氢解速率。上述研究加深了科学家对金属-氧化物界面电子强相互作用的认识,为生物质和废弃塑料高值转化催化剂的设计工作...
发布时间:
2024
-
10
-
25
浏览次数:102
来源:自然资源部据MiningNews.net网站报道,雷德金属公司(Red Metals)首次公布其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芒特艾萨地区的西贝拉(Sybella)稀土矿资源量,其规模之大超出预期,并且可能跻身世界前10行列。该项目位于芒特艾萨20公里。按照0.02%的镨钕边界品位,该项目推测矿石资源量为47.95亿吨,总稀土氧化物品位0.16%,其中镨钕氧化物品位0.0302%,镝铽氧化物品位0.0028%。如果将边界品位提高到0.03%,则其矿石资源量仍达到25.6亿吨,镨钕氧化物品位0.0331%,镝铽氧化物品位0.0031%。以上资源量可能使西贝拉进入全球前10大稀土矿行列,比肩ETM公司(Energy Transition Minerals)在格陵兰的科瓦内湾( Kvanefjeld)稀土矿以及CPWR(Pacific Wildcat Resources)公司在肯尼亚的姆里马山(Mrima Hill)项目。地处芒特艾萨矿业中心,不会面临许可问题,环境和主权风险低是该项目的明显优势。该项目在全球少见使得人们担心其选冶性能,但初步实验表明,混合稀土氧化物产品品位可达48.7%,其中高价值的镝铽占比达21%。初步工作表明,该项目可建成一个低成本、小投资的堆浸项目,早期可露采矿石资源量为7.88亿吨,镨钕氧化物品位0.0297%,镝铽氧化物品位0.0028%。矿体连续性好,不用太多加密...
发布时间:
2024
-
10
-
24
浏览次数:8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在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催化剂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Oxygen Plasma Triggered Co-O-Fe Motif in Prussian Blue Analogue for Efficient and Robust Alkaline Water Oxida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利用可再生能源驱动电解水制氢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众多电解水技术中,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AEMWE)制氢技术在氢气纯度、电解效率、制氢速率、冷启动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可以摆脱催化电极及槽体对贵金属的依赖。目前,3d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在碱性电解质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然而,在工业级电流密度条件下,这类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仍然是领域内的重要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我校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高功率氧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精确调控了CoFe双金属普鲁士蓝类似物(PBA)析氧催化剂的局域原子近程结构:在保留PBA晶体结构框架的同时,通过破坏局域氰基配体并引入氧原子,成功构建了Co-O-Fe的结构基元,进而将析氧反应路径从传统的吸附物演化反应机制(AEM)调节为动力学更优的晶格氧氧化反应机制(LOM)...
发布时间:
2024
-
10
-
24
浏览次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