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放射性废物的妥善处置密切相关。137Cs是乏燃料中γ放射性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其放射性强、溶解度高、易迁移等特点,一旦释放到环境中,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危害。环境放射性污染修复和乏燃料处理迫切需要高选择性捕获137Cs+离子。然而,由于强烈的库仑相互作用,传统Cs+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常会受到竞争离子(尤其是高价态金属离子)的极大影响。从复杂的放射性废液环境中高选择性分离铯仍然是一个挑战。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级支持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人才项目等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物质结构研究中心黄小荥课题组冯美玲研究员带领的放射性污染控制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具有离子识别-分离能力的“无机离子印迹吸附剂”的构筑策略,在复杂环境中高选择性捕获Cs+离子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于这一策略制备了对Cs+具有“印迹效应”的金属硫化物Cs2.33Ga2.33Sn1.67S8·H2O(FJSM-CGTS),其K+离子活化产物Cs0.51K1.82Ga2.33Sn1.67S8·H2O(FJMS-KCGTS)对Cs+离子的吸附容量达到246.65 mg/g。通过“印迹效应”和软碱性S2-位点对Cs+离子的亲和力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层状金属硫化物对Cs+的选择性(图1)。FJSM-KCGTS可以在高浓度竞争离子(...
发布时间:
2024
-
06
-
06
浏览次数:6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稀土永磁材料能向外界提供强磁场,在交通、能源、信息等领域应用广泛;稀土永磁材料同时也是消耗稀土战略资源最多的领域,因此,一直是稀土产业大国博弈的核心领域。随着稀土永磁材料领域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符合我国稀土资源特色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及制备技术,对推动我国稀土永磁产业发展和稀土资源高效利用意义重大。前沿院马天宇教授团队长期从事稀土永磁材料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近期在轻稀土永磁材料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Sm2Co17型轻稀土永磁材料是高温磁性最强的永磁材料,也是使用温度超过300℃的新一代轨道交通和电动飞机等永磁驱动系统的首选。历经40多年发展,该类材料的剩磁(充磁后向外界提供的磁感应强度)已接近理论值,但是其矫顽力和膝点磁场(反映抗退磁能力的指标,值越大抗退磁能力越强)却远低于理论值。马天宇教授团队在前期深入研究该类材料显微组织演变和反磁化机制的过程中,发现一种由结构缺陷聚集所形成的2:17R’新相,这个相对磁性能有害,是导致矫顽力和膝点磁场低于理论值的重要原因[《材料学报》(Acta Materialia)202 (2021) 290 – 301、244 (2023) 118580]。最近,团队发展了一种提高2:17型钐钴永磁材料矫顽力和膝点磁场的新方法。与传统的等温时效和慢冷处理工艺不同,该团队在等温时效处理之前引入了额外的快速升降温(RTP...
发布时间:
2024
-
06
-
04
浏览次数:6
来源:泰山学院近日,学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微纳光电技术与智能应用实验室高志刚博士课题组成功制备一种稀土离子掺杂锰氟硅酸盐光子玻璃,并基于相位分离和能量传递手段实现了稀土离子纯红光上转换发光显著增强。该研究成果以“Phase-separation enhanced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with regulated pure-red emission in manganese fluorosilicate glass”为题发表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期刊、SCI中科院一区/JCR Q1区Journal of Rare Earths上。高志刚为第一作者,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任晶教授和楚玉石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305244,62374112,62105078)、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1QE060,ZR2021QF009)、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2022QNRC001)和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2022KJ258)等项目的支持。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由中国科协、中宣部、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等部门联合实施,旨在推动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服务科技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
2024
-
06
-
04
浏览次数:7
来源:上海大学理学院近日,理学院物理系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孙孟霞在导师尹鑫茂教授的指导下,与合作者在国际知名物理学期刊《ACS Photonic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发表题为《Tunable Collective Excitations in Epitaxial Perovskite Nickelates》的研究论文。文章的合作者有:列日大学何旭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陈智新博士、美国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王乐博士、上海大学蔡传兵教授、孙硕副教授、曾志刚副教授等。上海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单位。镍酸盐与高温超导铜酸盐在结构和电子特性上具有相似性,促使科研界对镍酸盐超导性进行探索,最新研究发现无限层镍酸盐薄膜具有超导性且其单晶体系的超导转变温度已达到液氮温区。镍基超导的发现不仅为纳米尺度下强关联材料电子相的精确控制提供了实证,也为非常规超导机理的探究开辟了新思路。此外,在强关联氧化物中,金属等离激元现象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促进了基础科学研究及其潜在应用的快速发展。理论分析表明,在Mott体系中考虑短程及长程库伦相互作用时,会激发具有多个有序光子能量的关联等离激元,其源于体系内关联电子的集体振荡,并已在铌酸盐、铜酸盐等强关联体系中被报道。LaNiO3作为镍基超导的母体材料和典型的强关联材料,其Ni-O轨道杂化在解释量子多体问题中至关重要,然而在促进等离激元形成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24
-
06
-
03
浏览次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