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自然资源部埃克里普斯金属公司(Eclipse Metals Ltd)宣布,其在格陵兰西南部的伊维赫图特(Ivigtût)项目格伦讷代尔(Grønnedal)矿床圈定了一个稀土勘探靶区。区内霞石正长岩体长度超过5公里,宽2公里。勘探重点为长3公里、宽800米的含铁碳酸岩体。根据铁碳酸岩露头推测延伸深度为50米,表明可能为一个重要的稀土矿勘探靶区。该矿磁体稀土(钕、镨、镝和铽)占比较高,可与全球其他稀土项目竞争。公司正在计划进行金刚钻探、详细的地质填图和岩性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控矿因素。1995年完成的直升机航空电磁(DIGHEM)测量圈定了几个与铁碳酸岩角砾岩体有关的椭圆形异常体。磁性异常体与填图圈定的铁碳酸岩体范围对比分析发现实际分布范围更广。另外,航磁数据三维反演表明铁碳酸岩体向地下延伸至少1公里,两个岩体在深部可能合并。DIGHEM电磁数据还显示了7个导体靶区,可能是硫化物矿化,需进行钻探验证。
发布时间:
2023
-
12
-
11
浏览次数:25
原创 上海硅酸盐所以镁铝尖晶石(MgAl2O4)和氧化钇陶瓷(Y2O3)为代表的高光学质量透明陶瓷因其优异的综合物理化学性能在激光、高技术和医疗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受限于陶瓷材料本身的脆性及难加工特性,透明陶瓷的连接是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目前,已有多种应用于透明陶瓷的连接技术,如机械连接、扩散连接、钎焊连接等,但均难以解决连接部件同时具有高连接强度及良好光学透过率的要求。近几年,受到闪速烧结(Flash sintering)技术的启发,电场辅助快速连接技术应用而生,通过施加阈值直流电场激发大量氧缺陷,在力-热-电三场耦合作用下,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秒级)实现陶瓷材料的连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先进碳化物陶瓷材料课题组刘岩研究员首次提出将电场辅助快速连接技术应用于透明陶瓷的连接。近期,研究团队实现了镁铝尖晶石/镁铝尖晶石以及氧化钇透明陶瓷/钛合金之间的电场辅助快速连接,通过对工艺参数、连接强度和界面形貌的调控,研究团队在1500℃/(5v/cm)/180秒的工艺条件下获得抗弯强度达到256MPa(母材自身强度的114%)且在中红外波段透过率达到85%的MgAl2O4/ MgAl2O4连接件;此外,采用电场辅助快速连接技术同样实现了Y2O3透明陶瓷与TC4钛合金的连接,连接部件最高抗剪切强度达到36±2 MPa。通过对连接界面物相分...
发布时间:
2023
-
12
-
08
浏览次数:25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 ,作者qibebt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时代背景下,能源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稀土元素有“工业维生素”和“新材料之母”之称,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战略资源,随着科技的突破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作为稀土出口大国,优化稀土资源绿色高效的综合利用,突破低浓度稀土回用的技术瓶颈,实现稀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课题。 近日,青岛能源所绿色反应分离与过程强化技术中心基于稀土超富集植物富集基团,开发了一种针对稀土矿区浸矿尾液低浓度稀土离子绿色高效吸附的新型仿生吸附材料,在吸附性能方面取得了最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
2023
-
12
-
08
浏览次数:22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12月4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第一批)》正式发布。实验测试中心自主研发的“废弃离子型稀土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与应用”入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等7个领域31项技术之一。针对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土地损毁造成的“外伤”和化学元素异常造成的“内伤”等主要生态问题,实验测试中心研发了系列矿山生态修复关键材料和生态修复工程技术。首次在赣州废弃稀土矿区成功种植了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22)的蓝莓、杨梅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形成了离子型稀土矿的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了龙南足洞综合示范基地,打造了离子型稀土矿生态修复的“赣州样板”。该成果具有修复成本低、易操作等特点,对于控制离子型稀土矿山水土流失和主要污染扩散效果显著,为废弃稀土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一套精准高效增值修复的地学解决方案。下一步,中心将加快推进废弃稀土矿山增值利用技术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应用,形成生态修复规划—修复示范—监测评估—市场营销等全链条的模式,促进稀土矿区生态修复和产业振兴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
2023
-
12
-
07
浏览次数: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