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宏平团队利用微生物溶解花岗岩的实验研究,揭示了微生物对花岗岩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活化和分异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发育于富含稀土元素的花岗岩风化壳中。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再富集是形成此类矿床至关重要的环节。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认识到,微生物和其他地球化学因素共同控制着风化过程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但具体的微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仍未明晰。为了探究微生物对花岗岩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活化和分异的影响,以及了解微生物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的潜在贡献,何宏平团队利用江西省大埠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花岗岩基岩和矿床风化壳中的野生微生物菌株开展了微生物溶解花岗岩的实验研究。他们研究发现,在常温常压及寡营养条件下,实验菌株均能显著促进花岗岩中稀土元素的活化。30天反应结束时,微生物将总稀土元素表观溶解量提升约4-21倍。而在实际反应过程中,部分溶解的稀土元素会被微生物细胞和胞外代谢物再次吸附固定,这使得稀土元素的表观溶出率被降低约25%-82%。微生物生长代谢导致溶液酸化并分泌丰富的小分子有机酸,从而对花岗岩溶解产生积极影响。在实验菌株溶解花岗岩的过程中,溶液pH在弱酸性至近中性范围内。此条件下,有机酸配体的络合作用是微生物促进稀土元素释...
发布时间:
2023
-
03
-
06
浏览次数:11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近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青年教师唐作彬博士在国际光学权威期刊《Laser&Photonics Reviews》(激光与光子学评论,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10.947)发表了题为“Single-Site Occupancy of Eu2+in Multiple Cations EnablesEfficient Ultra-Broadband Visible to Near-InfraredLuminescence”(Eu2+进入一种阳离子位点实现高效的超宽带可见-近红外发光)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青年教师唐作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宽带可见-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pc-LED)在食品质量分析,癌症早期诊断及脑科学等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面对目前外量子效率低,具有潜在危害的Cr3+激活体系,研究高效的新型超宽带可见-近红外发光材料成为一项重要挑战。具有d-f允许跃迁特征的稀土Eu2+作为一种常用激活离子广泛应用于白光LED商用粉中,如蓝色荧光粉BaMgAl10O17:Eu2+、绿色荧光粉β-SiAlON:Eu2+、橙色荧光粉Sr3SiO5:Eu2+和红色荧光粉Sr2Si5N8:Eu2+,均采用Eu2+作为激活离子。由于Eu2+d壳层电子裸露在外,发光颜色和性能易受配位环境的影响,为设计Eu2+近红...
发布时间:
2023
-
03
-
06
浏览次数:2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网近日,中国稀土集团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稀土分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稀土产业链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中央企业产业链沙龙”在江西赣州举办。中国稀土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雷云向会议致辞。刘雷云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发展是第一要务。中国稀土产业链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中央企业产业链沙龙”的举办,以“打通上下游、联通海内外、融通产业链”为主题,以加快建设稀土现代产业链为目标,推动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保障安全、高效利用和延伸发展。刘雷云指出,中国稀土集团自成立以来,在国家部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及稀土分会的关心和指导下,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前瞻布局、全局谋划,以打造具有更强生命力、更强创新力、更强竞争力的稀土产业链为核心,扎实推进产业整合、资源开采、分离优化和新材料发展,全面完成生产经营、整合发展、深化改革等各项任务,集团公司产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中国稀土集团将继续全力支持稀土分会的各项工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持续推进稀土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会上,来自稀土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代表和知名专家学者就国际国内稀土产业链状况、稀土供应链采购体系、稀土产品标准化、知识产权保护、行业数据安全、行业智库建设以及稀土应用材料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稀土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彭涛,地方稀土协会、重点骨...
发布时间:
2023
-
03
-
06
浏览次数:2
来源:OFweek激光网近日,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TU Wien)的一组研究人员宣布开发出一种新的、更简单、更有效的X射线激光脉冲产生技术。在日常场景中,医院里用来检查断腿这类的X光片很容易制作。然而,工业应用场景中则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X射线辐射——即尽可能短且高能的X射线激光脉冲。例如,它们被用于纳米结构和电子元件的生产,但也用于实时监测化学反应。纳米波长范围内的强烈、极短波X射线脉冲很难产生,但现在维也纳工业大学已经开发了一种新的、更简单的方法:它并不是利用钛蓝宝石激光器,而是利用镱激光器。关键的技巧是,光通过气体来改变它的性质。长波长转化产生短波长激光束激光束的波长取决于产生激光束的材料:在所涉及的原子或分子中,电子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能量较低的状态。这导致光子被发射出来——它的波长取决于电子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损失了多少能量。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产生不同颜色的激光——从红色到紫色。然而,为了制造波长更小的激光束,必须采用特殊的技巧:首先,制造波长更长的激光束,并向原子发射。一个电子被从原子中剥离出来,并在激光的电场中加速。然后它转回来,再次与原来的原子碰撞,从而产生短波X射线。这种技术被称为“高谐波产生”。维也纳工业大学光子学研究所的Paolo Carpeggiani解释称:“乍一看,这种情况似乎有些违反直觉。因为科学家们此前已经用事实证明——原始激光束的波长越大,你最终能...
发布时间:
2023
-
02
-
28
浏览次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