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x-mol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具有化学稳定性高、荧光寿命长等优点,在生物成像、信息存储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因稀土能级固有且离散,发射波长有限其实际应用受到了较大限制。因此,可以将上转换颗粒与发光量子点(QD)进行集成,如UCNP@QD核壳结构,拓展其发射波长。然而,两种材料固有的晶格失配和纳米颗粒本身的热力学不稳定性使得UCNP与QD的集成难以控制。另外,对这些复合材料分散液或薄膜的光学性质表征往往反映的是所有材料的平均性质,很难得到单个结构的精确信息。为解决上述问题,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鲁振达(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依靠基于静电辅助的纳米印刷术,开发了一种可靠且高效的制备UCNP/ CsPbBr3 QD复合粒子簇阵列的方法,透射电镜表征显示单个粒子簇尺寸大约为120 × 180 nm2。通过搭建的微区光谱测试装置和点阵的精确定位,可以实现高通量检测单个粒子簇的光学性质,在纳米尺度研究能量转移。以图1中的单个粒子簇为例,组装CsPbBr3 QD后,UCNP的本征发射峰(460 nm和485 nm)强度显著下降,并出现新的发射峰(~518 nm),与CsPbBr3 QD发射峰吻合,通过前后峰面积的对比,可以得到单个粒子簇中的能量转移效率。除此以外,将复合粒子簇的组分拓展至其他纳米颗粒,利用纳米印刷术无需模板、可以任意图案化的优势,组装成具有双激发双...
发布时间:
2022
-
12
-
01
浏览次数:6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刘霞)量子存储设备可将数据存储为量子状态。来自美国亚马逊云科技量子网络中心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在近期《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新开发出一种新型量子存储器,能纠错且寿命或相干时间超过2秒,为创建可扩展的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量子存储器是一种小型量子计算机,它可以捕获和存储用光子编码的量子比特,而无需测量它们,因为测量它们会破坏它们所拥有的纠缠状态。到目前为止,科学家提出了几种可作为量子存储器的系统,如稀释的原子气体和嵌入玻璃中的稀土离子等,以实现量子网络。而科学家们最新创建的量子存储器依赖硅空位中心(SiV),由嵌入钻石晶体内的单个硅原子周围的电子组成量子比特。亚马逊云科技量子网络中心的戴维·莱沃尼说:“我们让光子可以集中在SiV附近,促进其与电子的相互作用。我们的系统类似传输大多数互联网流量的光调制器,但与普通光调制器不同,我们的光存储器由单个电子而非电信号来打开和关闭,而且可以处于开和关的量子叠加状态。”最新研制出的量子存储器能在4开尔文(零下269.15摄氏度)的温度下捕获和存储光子,而此前的设备只能在低于0.1开尔文(零下273.05摄氏度)的温度下捕获和存储光子;该存储器也能从存储在电子上的光子中获取信息,将其交换到硅核,而且存储时间增加了约1000倍,长达2秒。最新设备处理本地量子信息的准确率高达99%。新量子存储器...
发布时间:
2022
-
11
-
30
浏览次数:6
来源: 北方稀土全南包钢晶环稀土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北方稀土<全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南晶环”)自成立以来因种种原因一直亏损,且扭亏无望。为深化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相关部署,保全国有资产,助力稀土产业发展,履行国企责任担当,日前,北方稀土对全南晶环完成重整工作。重整后,全南晶环成为北方稀土全资子公司,一方面保留原有离子型稀土冶炼分离产能指标,另一方面通过产能置换增加产能指标,在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相关要求下,使北方稀土在南方地区拥有3000吨/年离子型稀土冶炼分离产能,有利于巩固扩大赣州地区稀土市场份额,提高产业链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进一步稳固南方中重稀土资源战略布局,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包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北方稀土党委书记、董事长章智强带队赴全南晶环调研,推动重整工作。据悉,此次重整是北方稀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北方稀土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经过充分论证、科学研判,最终与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政府达成战略合作意见,有序推动全南晶环重整、产能承接等工作。此次重整将有效盘活全南晶环土地、厂房等闲置资产,保全全南晶环经营主体资格及全部资产价值;增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增加企业和地方经济效益,带动两地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南晶环全力推进年产300...
发布时间:
2022
-
11
-
30
浏览次数:7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合肥11月24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特任副研究员吕骎骎,通过考察丝绸之路沿线中亚、伊朗、两河流域与考古相关的地质环境状况,汇集锶、钕同位素数据,提出了该地区生物可利用锶同位素比值和岩屑中钕同位素比值的范围,并将其应用于丝路植物灰玻璃的溯源,极大地促进了对两河流域玻璃生产原料来源和伊斯兰时期玻璃制品流通模式的理解。这是将考古学与地球化学结合进行交叉创新的又一重要实践。该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科技考古著名期刊《考古科学杂志》。放射成因锶、钕同位素是地球科学及考古学的重要研究工具,广泛用于地质定年、地质与环境过程示踪、物料溯源等研究。将锶、钕同位素应用于物料溯源的前提是已有不同地域的同位素数据或基准值可供比较。然而,丝绸之路沿线的广袤地区相关数据极为缺乏,给研究亚欧大陆古代物质文化发展与传播造成了极大困难。吕骎骎及合作者系统考察了中亚、伊朗、两河流域生物可利用锶同位素及地表碎屑沉积物的钕同位素组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从而将中亚、两河流域分别划分为三个锶钕同位素特征区。通过总结分析与考古存在潜在关联的锶、钕同位素数据,为每个特征区提出了生物可利用锶和岩屑钕同位素比值的大致范围。这一基准的提出为后续进一步细化丝绸之路地区锶、钕同位素基准分布图打下了重要基础,对研究该地区古代玻璃、陶瓷等物质文化的交流以...
发布时间:
2022
-
11
-
28
浏览次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