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来源:包头稀土研究院2024年8月27日-29日,为期3天的2024中国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览会(简称“2024yarnexpo秋冬纱线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收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聚焦这场盛会,观察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向,寻找纺织行业改革发展新机遇与乘风破浪新航向。天津分院开展自主性、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攻关,深度挖掘稀土材料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用科技之火点燃下游创新引擎,加快形成纺织新质生产力。天津分院先后与中纺院天津纺科联合开发的稀土蓄热纤维面料、稀土抗菌纱线、稀土红外反射中空聚酯纤维等作为特种纤维区核心展品亮相本次国际纱线展。展会现场展示了纤维、面料及成衣制品,并进行了布样性能现场展示,为市场带来高品质高科技选择,吸引了国内国际客户诸多关注,并有多家采购商行成意向订单。 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新模式在这里交汇,未来天津分院将携手产业链共创纺织产品科技未来,以燎原之势,开启稀土功能纺织应用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24 - 09 - 03
浏览次数:4
来源:上海善施科技近日,Chine Chem Lett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王娟研究员和浙江农林大学裴建川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的文章,题目:Cooperative coupling of photocatalytic production of H2O2 and oxi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over gadolinium ion doped WO3 nanocomposite, doi: 10.1016/j.cclet.2023.108157【研究背景】【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是最绿色高效的污染物去除技术之一,目前已报道了大量提高光催化效率的技术与工艺,如拓宽太阳吸收范围、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复合速率、提高载流子迁移率等。在典型的光催化氧化过程中,光生空穴可直接氧化有机化合物或与水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等氧活性物质,而具有还原能力的光生电子则通过与溶解氧反应生成氧化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实现有机物的氧化去除。然而羟基自由基通常比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更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因此,利用电子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而非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可提高催化剂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氧化能力。由于过氧化氢可被高效激活为羟基自由基,基于过氧化氢的芬顿反应已成为另一种提高有机污染物去除效率的重要技术。然而,传统芬顿反应需额外定期补充过氧化氢而不能由系统自身产生,需要额外成本用于制造、运输和储存危险的高浓度过...
发布时间: 2024 - 09 - 02
浏览次数:51
开发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是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长续航和大规模储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然而,由于嵌入反应通过单电子转移提供的比容量有限,现阶段的商用锂离子电池难以满足电化学储能体系不断增长的性能需求。经济环保的氟化铁正极匹配锂金属负极而构筑的锂-氟化铁电池(Li-FeF3),通过多电子转换反应提供的高比容量(712 mAh/g),具备远超传统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储能潜质(理论上接近850 Wh/kg和1500 Wh/L),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潜力候选之一。目前研究中广泛采用的结构基元设计、纳米结构调控、导电网络构建等电极改性策略,通过改善电子和质量传输路径能够提高氟化铁正极的反应动力学,但要实现大容量且高度可逆的转换反应型Li-FeF3电池仍面临严峻挑战。这些研究通常忽视了氟化物正极与电解液之间存在寄生副反应和铁基活性物质溶解等关键界面问题(正极转换析出的金属铁的潜在催化作用会进一步加剧界面问题),这会导致电池的电压平台和容量迅速衰减。此外,常规碳酸酯和醚类电解液体系的易燃性增大了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的安全隐患。因此,电解液组分设计与界面工程对于Li-FeF3电池的性能提升和应用发展至关重要。针对锂-氟化铁电池面临的关键正极-电解液界面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驰麟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阻燃电解液溶剂化结构调控和界面工程新策略,在阻燃电解液中引入具有强电子亲和能的成膜锂盐添...
发布时间: 2024 - 08 - 30
浏览次数:49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的姚裕贵教授、肖文德研究员、李翔教授团队与北京邮电大学刘文军教授合作,在大带隙二维拓扑绝缘体的直接观测及其光饱和吸收体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no Letters》。二维拓扑绝缘体具有受时间反演对称性保护的一维拓扑边缘态。边缘态中的电子的自旋和动量相互锁定,不会被局域无序和非磁性杂质散射,产生无耗散的输运边缘通道,有望广泛应用于低功耗自旋电子器件、拓扑量子计算等众多领域。然而,但在对二维拓扑绝缘体的实验探索中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石墨烯的轨道自旋耦合过于微弱, 在倒空间 K点打开的能隙仅为ueV量级,远小于室温下的热展宽(~26 meV),导致其拓扑性质无法被观测。此外,一些材料,如单元素烯(Xenes),Bi系材料,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ZrTe5, WTe2)等,已被证实在液氦温度或更低温区表现出较大的带隙、鲁棒的拓扑边缘态。但是目前液氦温区下观测鲁棒性的拓扑边缘态的工作还很少。这些都极大限制了对二维拓扑绝缘体的实际应用和物性探索。北京理工大学姚裕贵教授、肖文德研究员团队长期致力于探索大带隙、高温环境的二维拓扑绝缘体的研究。近年来,该团队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在第二类Weyl半金属TaIrTe4和α-Bi4Br4的单层台阶边缘,观测到与台阶边缘结构无关的一维拓扑边缘态[Xu Dong et al., AC...
发布时间: 2024 - 08 - 29
浏览次数:36
2926页次39/732首页上一页...  34353637383940414243...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