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提高金属材料疲劳强度是工程构件安全服役的重要保障。作为目前已知疲劳强度最高的金属结构材料,高强钢的拉伸强度已突破3GPa,但其拉-压疲劳强度未能突破1GPa瓶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张哲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殿中团队合作,在GCr15轴承钢疲劳开裂模型与性能优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建立了夹杂物-强韧性协同调控理论,并采用稀土改性技术,将轴承钢的拉-拉疲劳强度、拉-压疲劳强度提升至新水平。该研究分析了GCr15轴承钢中TiN和Al2O3两类夹杂物的疲劳开裂行为和疲劳寿命,揭示了两类夹杂物类型对疲劳寿命影响的本质在于它们的应力集中效应不同。定量模拟分析发现,在相同尺寸条件下,Al2O3夹杂物的疲劳寿命损伤系数较TiN高约30%。这为高强钢冶炼过程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精准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高强度状态下夹杂物开裂导致疲劳强度下降难题,该研究提出了疲劳开裂临界夹杂物尺寸判据,建立了高强钢疲劳开裂时抗拉强度、断裂韧性与夹杂物尺寸之间定量关系,实现了在给定夹杂物参数条件下高强钢强韧性能协同优化抗疲劳的目标,为高强钢疲劳强度优化设计与制造提供了新的理论判据。进一步,该研究对GCr15轴承钢进行稀土添加改性,降低了夹杂物尺寸,提升了夹杂物在疲劳载荷下的变形能力,形成了可剪切变形的夹杂物-基体界面,从而降低了夹杂物引起的应力集中程度。在夹杂物控制基础上,研究结...
发布时间:
2025
-
03
-
18
浏览次数:106
2025年3月14日上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稀有稀土部副主任、稀土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史文龙一行来沪,在上海域潇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与上海市稀土协会及多家稀土企业代表、行业资深专家进行交流座谈。会上,市稀土协会名誉会长朱铭岳代表协会致欢迎词,对各位领导和稀土界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着重强调了稀土资源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加强稀土管理的必要性。希望通过本次交流,能充分听取并反映上海地区稀土行业的建议及诉求,为促进稀土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协会副秘书长崔中倪就协会概况以及上海稀土协会对国家制定稀土产业未来发展规划提出的建议进行阐述,主要围绕三个核心建议展开说明:一是如何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稀土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二是积极推进稀土高端应用的发展;三是构建一个安全、高效、开放的稀土产业链体系。协会积极呼吁,应当让有实力、有能力的民营企业挑大梁,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在稀土产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稀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赋能。在交流讨论环节中,与会代表们积极发言,他们分别就稀土产业的“十五五”规划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对《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暂行)》以及《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暂行)》这两个重要文件,代表们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协会会长张...
发布时间:
2025
-
03
-
17
浏览次数:248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高居里温度和高压电常数是大多数压电陶瓷难以兼顾的难题。铋层状CaBi4Ti4O15(CBT)压电陶瓷具有高居里温度(790 oC),但压电常数却只有8 pC/N。本项工作采用WCo/Mn离子共掺杂来改性CBT压电陶瓷:通过设计B位复合离子诱导[TiO6]结构畸变,降低电畴尺寸,增强了低电场下的电畴翻转效率。CBTWC-0.1Mn陶瓷实现压电系数为27.3 pC/N,且在高温(500 oC)退火后压电常数基本保持不变,表明其在高温压电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在高温(高于400 oC)工作条件下,当前大多数铅基和无铅钙钛矿结构压电陶瓷已无法满足其应用需求,主要原因是居里温度较低。铋层状结构CaBi4Ti4O15(CBT)压电陶瓷具有790 oC的高居里温度,但其存在压电常数d33偏低(~8 pC/N)的问题。针对于此,本课题组前期已通过W/Co离子掺杂有效提升了CBT陶瓷的压电性能,压电常数d33提升至18.1 pC/N,但仍存在继续进步的空间。已有研究表明,变价离子(如Ce3+或Mn4+)能够以多价态的形式共存在于陶瓷,导致晶体结构畸变,获得压电性能整体提升。因此,本工作在前期W/Co掺杂的基础上,通过引入MnO2来诱导[TiO6]结构畸变和优化电畴结构,以期压电常数d33的提升。最佳组成CBTWC-0.1Mn陶瓷实现压电常数为27.3 pC/N,居里温度为75...
发布时间:
2025
-
03
-
17
浏览次数:121
来源:X-MOL上转换发光(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UCL)是一种将低能量光子转化为高能量光子发射的非线性光学现象。三价镧离子(Ln3+)掺杂的上转换纳米颗粒,因其低声子能量特性,在光学成像、激光技术、肿瘤治疗及信息编码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尽管如此,这些材料的发光功能性仍受限于表面工程的不足和结构变化的单一性。镧系配位聚合物(Ln-CPs)通过其重复配位单元在特定方向上的能量迁移,在发光动力学中展示出协同作用从而具有卓越的发光性能。与纳米颗粒相比,Ln-CPs的结构可调性和易修饰性使其在功能发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为UCL材料的开发提供了创新性的思路。然而,当前对Ln-CPs中UCL能量转移的研究多集中于金属离子,而具有功能发光的配体的作用多局限于构建刚性结构以减少Ln3+离子的分子振动猝灭。相比之下,Ln3+诱导的配体UCL发射却被忽视,尽管稀土离子诱导的配体上转换发光不仅可以扩充Ln-CPs发光材料的种类,而且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有机UCL机制的固有局限性,如Stokes位移小、近红外激发困难以及光稳定性差。近日,厦门大学龙腊生教授(点击查看介绍)团队提出,利用在490 nm附近具有宽带隙和强吸收的有机配体与Yb3+构建配位聚合物,由于有机配体有望吸收Yb3+激发的双光子能量,从而实现协同UCL过程。此外,为了实现有机配体卓越的UCL特性...
发布时间:
2025
-
03
-
17
浏览次数: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