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铁合金在线
材料学院吴国华教授课题组所在的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中心主任丁文江院士的领导下,自2007年始,负责该新一代直升机关键部件的轻量化研究,历经十余年,开发了新型高性能轻质镁稀土合金材料,突破了一系列成形技术瓶颈,研制成功了关键复杂承力部件,填补了新一代直升机用高强耐热镁合金材料空白,减重30%以上,轻量化效果显著,并已实现批量稳定制造,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为新一代主战武器装备的轻量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我国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等领域对材料轻量化都提出了迫切需求。就航空器而言,材料轻量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性能改善十分显著。商用飞机与汽车减轻相同重量带来的燃油费用节省,前者是后者的近100倍;而战斗机的燃油费用节省又是商用飞机的近10倍,更重要的是其机动性能改善可以极大地提高其战斗力和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与铝合金、钢铁等结构材料相比,镁合金具有更加优越的轻量化潜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高性能镁合金的开发与应用,如美国B-36轰炸机使用了8600kg镁合金零件。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比刚度高,导电导热性能好,减震与电磁屏蔽能力强,容易加工,无污染无毒性,可回收利用和环保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绿色金属结构材料”。许多国家将其视为21世纪的重要战略物资,提出了若干重大研究与开发计划。因此,认识且重视镁合金的开发与利用,意义深远。
20世纪30年代,人们发现轻稀土元素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镁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从而开启了镁稀土合金材料研究的序幕。我国具有丰富的镁资源和稀土资源,这使得我国在研究镁稀土合金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有助于开发出具有中国优势资源的高性能轻质镁稀土合金材料,必将对镁合金材料及稀土材料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因此应充分利用我国优势镁与稀土资源,发展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镁合金材料、制备与成形加工技术和应用技术,解决现有镁合金强度低、耐热性差、成型性差的技术难点,实现相关装备关键部件的材料替代和减重目标。
近十余年来,在国家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支持下,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利用我国镁与稀土优势资源,发展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航天航空用新型镁合金材料、制备、成形加工技术和应用技术,攻克了现有镁合金强度低、耐热性差、成型性差的技术难题,科研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