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观察者网
11月8日,工信部网站在官网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关于下达 2019年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及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 》。观察者网就如何解读工信部的这份通知,以及中美贸易谈判背景下的全球稀土市场问题,采访了ThREE咨询公司总裁、美国稀土问题专家詹姆斯·肯尼迪先生。
【采访/观察者网 武守哲】
观察者网:中国工信部最近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关于下达 2019年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及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总控制指标的数字比往年有所增加,之前外界分析“中国将收紧稀土开采应对贸易摩擦”,看起来中国好像并没有这么做,如何解读工信部的这个2019稀土总量控制指标?
肯尼迪:我们先看一下具体数据,中国工信部公布2019年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分别是132000吨和127000吨。而2018年稀土开采的配额是120000吨,增加了12000吨,而且2019年这个数据是自2014年以来最高的一年。
分析家们都在关注这个总量控制指标的变化是否和正在进行的中美贸易谈判有关,但都忽略了后面还有一个数据,那就是具体规定了钨精矿的开采量,对比2018年,这个数据是没有的。
中国的钨精矿每年贡献全球大约85%的产量,而美国全国只有一家钨矿开采公司,进口的钨精矿中国就占到了三分之一,对中国的依赖度很高。
工信部这几个数据的公布,至少说明中国确实认识到了稀土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高了。而且中国增加稀土产量,未必是出于对中美贸易摩擦的考虑,因为中国内需也会刺激稀土开采。
至于如何判断这次中国增产稀土的意图,我个人的看法是主要针对中国以外的稀土供应商,即挤压新出现的竞争者。2014年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输掉了WTO(世界贸易组织)的仲裁,有被动的因素,而这次中国则是主动出击。
观察者网:过去一段时间,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出现了很多积极正面的因素,但在关税问题上还有些分歧,您可否分析一下,稀土在过去几个月中美贸易谈判中的分量如何?
肯尼迪:目前中美贸易谈判,尤其是在不久前结束的第13轮高级别磋商中,中美主要的谈判内容聚焦在农业方面,按照我的判断,中美贸易目前涉及到关税的主要分歧也是农产品的进出口,稀土问题恐怕不是谈判的主要问题。
观察者网:中国网友对美国曾经的稀土供应商Molycorp很感兴趣。多年前,他们曾经发起过“凤凰计划”(phoenix project),时过境迁,您现在可否谈谈,Molycorp这个计划的得与失?
肯尼迪:提到这个Molycorp那就说来话长了,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只有失,没有得。他们曾经长期是美国唯一的稀土生产商。在中国的稀土供应崛起之前,他们收购的美国露天开采型稀土矿山Mountain Pass也曾经长期处在全球稀土供应的上游,但后来开采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革新,而且环保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开采成本方面完全无法和中国竞争。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Molycorp启动了你说的这个“凤凰计划”,主要目的还是要打破中国的稀土垄断,原来被关闭的Mountain Pass在“凤凰计划”下重启,以应对2009年之后的中国实施的“稀土配额”计划。
这个凤凰计划很大的问题就是过度注重了日本市场,开采技术被日资稀释,导致真正降下来的表面上的开采成本被隐性的关税和分离成本抵消了,过量的开采又引发了环境危机,成为环保主义者重点攻击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