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稀土储氢材料是稀土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其是由混合稀土金属(Mm)及镍(Ni)制成,国内该材料在原料生产、应用和市场等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从稀土储氢材料的上下游市场供需角度,分析了该材料的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 上游稀土产能过剩,储氢材料有较强议价能力
稀土储氢材料是由含镧(La)及铈(Ce)的混合稀土金属与镍(Ni)制成的合金材料,一般在合金中还添加一些其他金属代替Ni量,如钴(Co),锰(Mn)和铝(Al)等,以提高合金性能,目前稀土储氢材料主要有镍氢电池等6大领域的应用领域延伸。
据统计,国内含有镧(La)及铈(Ce)的稀土占稀土工业储量的75%,约为1400万吨(以稀土元素氧化物计),是国内规模化发展稀土储氢材料的坚定基石。
稀土储氢材料的上游产业为稀土产业,2018年全球稀土总产量为19万吨,我国产量为1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6.5%,其中,出口5.3万吨,占比44.1%。
稀土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磁材、石油裂变催化剂、抛光、稀土储氢材料、非电池外冶金、汽车催化剂、玻璃添加剂、荧光粉及其他,其中,稀土储氢材料消费量占稀土总消费量的14%,位居消费量第四位(图1)。
从稀土市场供需情况来看,2018年出口量占总量的44.1%,国内供给远大于需求,上游端虽应用领域众多,但整体的消费量远小于总产量,价格处于低位运行,稀土储氢材料对上游端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2 下游应用需求不足,储氢材料议价能力偏弱
目前国内稀土储氢材料市场供过于求,2000年至2007年国内销量呈增长趋势,而2008年至今整体处于低位销量,这是由于国内稀土储氢材料的下游主要应用领域——稀土电池产量在2007年达到顶峰,而后开始处于下降趋势,2016年,稀土储氢材料出口额为6530吨,占总产量的78.7%(表1、2)。
表1 稀土储氢材料市场销售状况(单位:吨)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表2 国内稀土电池销售情况(单位:吨)
稀土储氢材料的下游主要包括镍氢电池、氢气提纯、储存及运输、蓄热及制冷和触媒领域,在镍氢电池领域,储氢材料是电池的阴极材料,在电话、笔记本电脑、相机、纯电动汽车上广泛应用,近年来纯电动汽车和充电桩的快速增长,是储氢材料的发展主推力。
图2 稀土储氢材料下游应用领域
在氢气提纯领域,利用储氢材料将氢气提纯至99.99%是一种新技术,该技术H2收容高,成本低,该领域未来储氢材料的消费量将大大增加。
在储存及运输领域,LaNi5材料的H2容量为160立升/千克,相当于15Mpa下的高压贮H2瓶,已在氢气储存领域应用,但由于整体较重,重量比容量较低,在运输领域尚处于研发阶段,未来该领域内消费量占比及增速较低。
在蓄热和制冷领域,利用H2在两种不同储氢合金间的反应热差异进行蓄热和制冷,目前技术可做到室温至300℃的温度变化,可代替部分压缩机和蒸发器,但目前相比成本相对较高,规模化还需时日。
在制动器和触媒领域,前者利用H2热高压,后者利用储氢合金材料对合成氨的催化作用,但这两类领域均被液压和铁剂催化剂等占据,只能用于小批量的测试使用。
3 未来或由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拉动快速增长
稀土储氢材料下游应用中,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规模化生产时机不成熟,在短期内对稀土储氢材料产业的拉动作用不大,而由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带动的镍氢电池产业,和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站带动的氢气储存领域或将带动储氢材料市场消费的快速增长。
4 小结
稀土储氢材料是稀土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是由含镧(La)及铈(Ce)的混合稀土金属与镍(Ni)制成的合金材料,占上游稀土总消费量的14%。目前国内稀土产业市场产能过剩,生产原料来源较为容易,稀土储氢材料具有较强的上游议价能力。
中游稀土储氢材料受下游镍氢电池产量的影响,产量在2007年达到顶峰后,至今处于下降趋势;下游短中期内或将受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热度影响,未来稀土储氢材料产能或将迎来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