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日本研发含少量稀土元素的磁体 可用于电机

日期: 2020-10-12
浏览次数: 21

来源:东方财富网

据报道,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NIMS)与日本东北学院大学(Tohoku Gakuin University)研发了一种掺硼的各向异性钐(Sm,Fe0.8Co0.2)12薄膜,其中仅含有少量的稀土元素。该化合物具有1.2特斯拉矫顽力,足以用于汽车电机。该薄膜通过打造一种独特的颗粒状纳米结构得以实现,其中钐12晶粒被厚度约为3纳米的非晶质晶界相均匀包裹。即使被加工成薄膜,此种化合物的磁性性能也比以钕-铁-硼(Nd-Fe-B)为基础的磁体更优越。

人们对可以帮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绿色技术(如用于环保汽车和风力发电的电机)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此类技术所需的高性能永磁体的需求也迅速增长。目前基于钕-铁-硼烧结的磁体不仅由稀土元素钕组成,还包含了重稀土元素镝。由于获取此类材料有相关的地缘政治风险,有必要研发不依赖此类稀有元素的新磁体。基于各向异性钐铁12(SmFe12)的化合物含有数量较少的稀土元素,有潜力成为下一代永磁体的替代候选者。2017年,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证实钐-铁-钴化合物(Sm(Fe0.8Co0.2)12)在磁化强度、磁晶各向异性和居里温度等几个重要磁性参数上都优于钕磁体。不过,之前的研究发现,此类化合物的矫顽力(另一个重要的实用磁体参数)并不够。

于是,该研究小组主要关注于这一事实,即具有高矫顽力的高性能钕磁体具有多相微结构,其中Nd2Fe14B微晶体沿着一个方向排列,并被约为3纳米厚的非晶相单独包裹。随后,该研究小组尝试研发出一种类似的微结构,其中钐(Fe0.8Co0.2)12晶粒被一层薄的非晶相均匀包裹。在该研究项目中,该研究小组在钐(Fe0.8Co0.2)12中掺入了硼,制成了纳米颗粒结构,其中钐(Fe0.8Co0.2)12纳米颗粒被3纳米厚的非晶相均匀包裹。此外,该化合物具有各向异性的颗粒状微观结构,使得其残余磁化强度大于其他具有各向同性的颗粒状微观结构、基于SmFe12的化合物。结果,该化合物的矫顽力达1.2特斯拉,残余磁化强度达1.5特斯拉,远远大于之前研发的基于SmFe12的磁性化合物。

该款钐(Fe0.8Co0.2)12化合物具有各向异性多相微结构,即使被加工成薄膜,仍具有很高的矫顽力。它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磁体,性能优于钕磁体。此前研发的各向异性钐(Fe0.8Co0.2)12化合物的矫顽力明显低于本研究所研发的化合物。本研究发现的具有高矫顽力的化合物的潜在机制可能也适用于块状磁体,以研发出具有高矫顽力的实用型各向异性钐(Fe0.8Co0.2)12磁体。


Hot News / 相关推荐
  • 2024 - 11 - 28
    点击次数: 1
    来源:市经信委11月27日上午,市经济信息化委组织的新闻通气会上介绍,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将于12月1日至3日在上海举行。截至目前,上海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11466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857家。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主会场设在张江科学会堂。届时,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上海市领导将出席大会并致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全国36个省市中小企业...
  • 2024 - 11 - 28
    点击次数: 2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研究团队在Tm:GdScO3脉冲激光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an actively Q-switched Tm:GdScO3 slab laser at 2 μm band”为题发表于Physica Scripta。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通知全文↓↓↓↓↓↓阅读原文
  • 2024 - 11 - 27
    点击次数: 74
    来源:厦门钨业日前,厦门钨业(600549)稀土光电晶态材料研究所在采用泡生法生长大尺寸BGO闪烁晶体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项目团队借鉴泡生法生长大尺寸蓝宝石晶体的成功经验,克服了包括两元组分偏离化学计量比导致的晶体着色问题、温场不均匀引起的毛坯形状扭曲等生长缺陷,通过不断优化坩埚几何要素、温度场和生长参数,成功生长出无色透明的BGO闪烁晶体。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厦门钨业在晶体生...
  • 2024 - 11 - 27
    点击次数: 57
    来源:化学加在材料科学领域,组装研究显著推动了将分子基元转化为具有新特性和功能的新材料。通过精巧的自组装,研究人员能够实现一些在分子层面上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特性,例如将非手性分子组装成手性结构、使同一发光分子在不同组装状态下表现不同的发光特性、以及实现室温磷光和聚集诱导发光等。这些突破在化学传感、分子封装、光学编码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相关组装研究中,稀土发光配合物尤其引人注目。这类配合物将稀土...
  •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