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数十年来,欧美首个稀土供应链刚刚起步,”全球大宗商品咨询机构阿格斯(Argus Media)如此评价。
为防止在稀土供应上被中国“卡脖子”,西方国家正不断寻找打造新的稀土供应链减轻对中国的依赖。英国《金融时报》2日透露,三家北美公司将合作开发长期被视作矿物“废料”的矿独居石(磷铈镧矿),其中一家公司位于欧洲国家爱沙尼亚的工厂将负责最后的稀土提炼。
报道称,加拿大的工业材料提供商“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和美国的能源公司“Energy Fuels”开发出了从独居石中安全提炼稀土元素的方法,而作为原材料的独居石将由美国化工企业科慕(Chemours)供应。合作中,“Energy Fuels”将对独居石原料进行加工,提炼出用于核燃料的放射性元素铀。随后他们将把分离出铀的材料运往“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位于爱沙尼亚的工厂,由后者提炼出用于电动车及其他材料的稀土元素。
美国化工企业科慕每年将向美国“Energy Fuels”公司提供至少2500吨独居石原材料。“Energy Fuels”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年处理1.5万吨独居石的能力,将能供应美国所需稀土的一半。
独居石是一种在开采锆石、钛等矿物中产生的副产品,稀土含量约为50%,含有17种稀土元素中的15种。此外它含有0.2%到0.3%的天然铀。但即便独居石富含有价值的稀土元素,由于其放射性过高,处理和分离放射性物质的成本也高居不下,长期以来一直被矿产企业视作废料而遭到丢弃。
加拿大“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首席执行官卡拉扬诺普洛斯(Constantine Karayannopoulos)认为,“Energy Fuel”对放射性元素铀的提炼,解决了利用独居石的重要挑战。而美国库存的大量独居石正是应对稀土需求飙升的“答案”。
“我们清楚地看到,未来5至10年(稀土)需求将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卡拉扬诺普洛斯说,欧洲现在的电动车销量高于中国,但他们在爱沙尼亚的稀土处理厂Silmet工厂目前仅以75%的产能运行,因此需要更多的原料。
而在美国的能源公司“Energy Fuel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查默斯(Mark Chalmers)看来,这是“打造美国和欧洲稀土供应链迈出的重要一步”。
稀土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战略资源,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素有“工业味精”的美誉,应在能源、军事高新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美国国会一份研究报告曾透露,美国高新技术武器严重依赖稀土,例如一架F-35战机需用到417公斤稀土材料,而一艘核潜艇所用到的稀土则超过4吨。
作为世界头号稀土生产和出口国,中国把握着大约80%的稀土供应,也正在加紧对国内稀土行业的规范和管控。
3月1日,我国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曾就今年1月起草的《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指出,“我们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卖出了‘土’的价格,就是因为恶性竞争、竞相压价,使得这种宝贵的资源浪费掉了。”
而为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西方国家也一直试图加紧推进相关供应链本土化、多元化。
就在上月24日,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令,指示联邦机构对包括稀土在内的4项关键产品供应链进行为期100天的审查。《纽约时报》称,尽管行政令并未点名,但该行政令其实就是针对中国在关键产品供应链上的主导地位。美国政府担忧一旦中国切断供应,美国经济社会将遭受巨大损失。
即便如此,有行业专家依然认为,原材料获取渠道和环境问题,或将成为西方国家打造独立供应链的最大障碍。
去年9月,供应链风险管理公司Interos的首席执行官比斯切利(Jennifer Bisceglie)就指出,独立供应链维持起来非常困难,成本也很高。
生产稀有金属的公司Almonty Industries的首席执行官布莱克(Lewis Black)同样表示,供应链转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当其他国家的成本更低时。“许多买家更倾向于更低的成本,当他们没有其他地方可去时,他们不得不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