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矿道网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对中国稀土资源的描述里,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
但是这句话成立的前提,是基于现有的经济技术手段。从地质学意义上来说,稀土元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其实相当平均。这意味着,一旦技术手段取得突破,中国在稀土资源储备上的优势地位可能会被削弱。
日前,地质学知名期刊《地质》刊发了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这项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出现更多的、在经济上可行的稀土矿藏已成为可能。
而与此同时,欧美各国在稀土方面拉帮结派,动作不断。
美国总统拜登2月24日才签署行政令,要求联邦机构对包括稀土在内的4项关键产品供应链进行为期100天的审查;英国智库机构在3月4日称,格陵兰岛蕴藏大量稀土,“五眼联盟”应确保这个世界最大岛屿的“供货”,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3月12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四国领导人又召开线上峰会,计划联手构建稀土供应链,研发低成本、低放射性废料排放的稀土精炼技术。
面对科技进步与政治斗争,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稀土这项资源以及它对于中国对外交往的影响?
稀土元素的生产与加工已成为世界高科技博弈的一部分
中国的稀土,没那么多
中国的稀土资源占全世界已知储量的80%,是人们时常在互联网上看到的一句话。但这其实并不准确。让我们先看三份材料: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2012年6月20日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我国当年实际上是以23%的稀土资源,供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需求。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广平等人的一份论文也指出,2016年全球稀土矿产资源储量约有12000万吨,截至2016年底,中国稀土资源储量4400万吨,占世界稀土资源总储量的37%。
根据彭博社日前报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稀土需求锐减,价格下跌,中国进一步对稀土产业进行调控。2009年,中国宣布出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考虑,开始减少稀土出口配额。得益于此,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市场份额已经从2010年的98%下降到2020年的58%。
就此,我们可以得出几个浅显但鲜明的结论。
第一,我国稀土储量在世界的份额虽位居第一,但多数可靠数据表明这种占比约在30%上下,而非80%这样的绝对优势;
第二,中国稀土资源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更多的源于产量,而非储量本身;
第三,对于中国对稀土资源出口的调控与管制,国际媒体特别是西方舆论十分关注,也热衷炒作。
中国稀土储量的90%集中在内蒙古白云鄂博
但在各自媒体的讲述下,中西方围绕稀土形成了两种印象截然相反,却又紧密相连的错误印象。在中国,许多人认为巨量的稀土储备,是可以影响大国博弈、甚至左右世界科技进步的杀手锏;而在西方世界,许多人对中国在稀土资源上的垄断地位感到恐慌,有意无意地认为中国在破坏市场规则。
世界的稀土,没那么少
事实上,稀土资源在某种意义上,一点也不“稀”。
首先,稀土元素并非都“稀”。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第Ⅲ族副族元素钪、钇和镧系元素共17种化学元素的合称。其中,储量最丰富的“稀土金属”铈比铅还要多,与铜接近。就连储量最少的“稀土金属”镥在地壳中的含量也比金也还要高出200倍。
其次,稀土之所以“稀”,是因为由于地球化学性质和现有技术条件限制,稀土元素很少富集到在经济上可以开采的程度。换句话说,一旦科学技术上出现新的突破性进展,将有更多的稀土资源可以被利用,稀土也就没那么“稀”了。
以此次德国科学家的发现为例,他们在对南非Vergenoeg萤石矿的岩石样本进行研究后发现,这种从花岗岩状岩浆的沉积物中开采的铁橄榄石晶体内,可能含有大量的稀土元素。
铁橄榄石晶体多呈红棕色至黑色,主要用作装饰性石材,也用于喷砂
这种发现有两个潜在的重要影响:第一,铁橄榄石遍布全球的火成岩和深成岩中,分布范围可谓广大;第二,也更重要的是,这种矿石里基本以最为珍贵的重稀土元素为主。
稀土有轻重稀土之分。镧、铈、镨、钕等轻稀土在工业上被称为“假稀土”,存量大、应用广,但价值相对低廉;而镝、铥、镥和钇等重稀土资源储量稀缺,可用于军事、国防、航天及新材料合成等高科技领域,价格昂贵,可替代性小。
更早之前,英国科学杂志《自然地球科学》2011年7月还刊登了日本东京大学等研究团队的发现,表明大洋之中的稀土矿藏远比陆地丰富。这份研究显示,太平洋的海底泥中藏有大量的稀土矿,储量约800-1000亿吨,且由于大洋主要是公海,矿藏位于3500-6000米的海底、厚约2-70米的泥土中,相对易于开采和精炼。
中国的优势,另在他处
即便抛开具备潜在开发价值的稀土矿藏不谈,在中国之外,目前也有不少储量丰富的稀土矿。
我们的邻国印度和俄罗斯,大洋彼岸的美国和加拿大,以及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南非等国,都有比较成熟的稀土矿。比如,位于加州的芒廷帕斯稀土矿,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之一。再比如,美日等国资本近来大力投资开发的澳大利亚韦尔德山稀土矿,则被西方视为在中国稀土出口调控加强的情况下,满足自身需要的依仗。
据彭博社此前报道,现在仅上述两处矿山的稀土产量就达到了全球稀土供应的1/4,已经能够满足美国的所有需要,包括军火巨头生产所需的500吨稀土原材料。而日本在2011年通过出资支援了澳大利亚最大的稀土生产企业莱纳斯矿业公司,也借此将对中国的稀土依赖从九成降至2018年的六成以下。
鉴于此,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稀土优势已经不存在了呢?当然不是。
其实,中国在稀土资源上的优势并不在储量,而是在于产能和加工技术上。比如,美国芒廷帕斯稀土矿虽产量巨大,但囿于国内加工能力有限,不得不每年向中国出口近5万吨稀土浓缩物进行加工,之后再从中国进口。相比之下,莱纳斯公司虽然在马来西亚建有加工厂,但每年的处理能力只有约2万吨稀土浓缩物,且时常遭到马来西亚当地环保人士的抗议。
根据彭博社的分析,中国稀土加工与提炼能力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如果美国要达到,需要花费好多年时间进行建设。同时,中国在稀土分离冶炼方面的技术储备也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据BBC报道,2011年后,中国在稀土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迅速增加、超过世界其余国家相关专利的总和,仅2011-2018年间的申请量就增加了250%。
此外,稀土虽不为中国独有,但中国是唯一能够提供所有17种稀土元素的国家。市场调研公司TIN 的负责人卡斯提拉诺称,2019年中国出口的17种稀土材料占全球稀土市场需求的85%-95%,而且中国出口产品中的一半原料都不是来自国内,而是来自缅甸。
去年7月,为反制美国国会批准的一批价值6.2亿美元的对台军售合同,中国正式宣布对美国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实行制裁。而洛·马公司,正是稀土产品的消费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