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中国科学家在红外探测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日期: 2022-01-28
浏览次数: 6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2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太赫兹团队在红外探测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基于硒镓钡晶体的3-8微米中红外高灵敏探测,对纳秒脉冲的探测灵敏度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将为我国在生物、医疗、化工等领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探测工具,相关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光学》发表。
太赫兹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祁峰介绍,相对于传统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中红外光与分子之间的共振现象可大幅度提高光谱测量的信噪比,进而实现对物质成分的有效识别。因此,中红外探测技术对于推动生命科学、物性分析等科学探索,以及环保、化工行业、医学诊断等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红外探测主要采用热探测和光电探测两种直接探测手段,现有性能已难以满足科学家们对微量物质的精准检测的需求,探测灵敏度已成为中红外系统的瓶颈问题。
祁峰团队提出了基于激光频率变换技术的解决方案,设计并搭建了实验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将弱中红外信号高效率地转换为近红外信号,该近红外光携带了中红外光的信息且易于探测,通过这种间接探测的方式,大幅度提高中红外信号的探测灵敏度。
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目前可达到的探测灵敏度优于碲镉汞探测器100倍,实现了飞焦级纳秒脉冲的有效探测,系统的动态范围超过110分贝,在宽频范围内的均匀响应,可达到1.4个倍频程。祁峰说,“上述两指标均优于传统的直接探测系统。”
太赫兹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史泽林说,“我们始终面向实际需求开展光电探测研究问题,探测新机理和新方法,攻克科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这项高灵敏度中红外探测研究就比较典型,如果灵敏度取得数量级的提升,就可能给生物、医疗和化工等领域带来新的科学研究手段,让原来办不到的事情变得可能。”



Hot News / 相关推荐
  • 2025 - 01 - 15
    点击次数: 58
    来源:X-MOL稀土元素(如钪Sc、钇Y和镧系元素Ln)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广泛应用于机械铸件、发光材料、高性能永磁体和医疗设备等高科技领域。然而,由于这些元素之间的化学性质极为相似且常伴生于矿物中,它们的分离过程极具挑战性。此外,随着稀土的开采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快速、低成本地检测和区分稀土元素对于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污染监测至关重要。核酸适配体因其独特的金属配位能力、高稳...
  • 2025 - 01 - 15
    点击次数: 69
    来源: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镍基超导体是继铜基和铁基之后又一个重要的高温超导家族。镍氧化物与铜氧化物具有类似的晶体结构和电子构型,为高温超导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2023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双镍氧层钙钛矿La3Ni2O7单晶在14 GPa压力下出现高达80K的超导电性,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该材料在常压下不具备超导电性,但可能存在两个类密度波相变。研究La3Ni2O7类密度波相变在压力下的演化过...
  • 2025 - 01 - 14
    点击次数: 150
    来源: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近年来,圆偏振发光与上转换发光的融合吸引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这种独特的上转换圆偏振发光现象,可以将未极化的低能光子转化为具有圆偏振特性的高能光子的反斯托克斯光学,为光学材料、生物医学成像以及量子信息处理等诸多前沿领域注入了无限可能。目前,这一现象已经在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双光子吸收以及上转换纳米粒子等体系得以实现。相较之下,稀土配合物的分子上转换因其可控合成、精确的...
  • 2025 - 01 - 14
    点击次数: 119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全媒体(刘培香 王涛 王舒邈/文 王涛/图)近日,深圳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祖煌教授团队在铁电薄膜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氮掺杂实现钙钛矿氧化物铁电性能的显著增强》(Large Enhancement of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Perovskite Oxides Via Nitrogen-incorporation)为题发表在《科...
  •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