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山东钢铁:探索绿色智能新路径 打造行业发展新标杆

日期: 2022-09-30
浏览次数: 5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日,山东省工信厅发布第六批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山东钢铁日照基地生产的工程机械结构用高强度中厚板钢板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标志着该公司中厚板产品市场认可度和品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这只是山东钢铁实施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东钢铁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成长,积极探索绿色、智能、低碳发展新路径,走出了一条富有创新活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山东钢铁拥有济南钢城、日照沿海两大钢铁精品生产基地,粗钢产能约1500万吨;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总资产730亿元。

日前,笔者走进山东钢铁,实地探访公司坚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故事。

经营持续稳定 比较优势明显增强

截至2022年8月31日,各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在钢铁行业普钢类20家上市公司中,山东钢铁以营收535.56亿元排在第7位;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8亿元排名第8位,较去年同期提升4位,增速排名第6位。

今年上半年,受国际形势复杂、国内疫情散点多发等因素影响,国内钢铁市场呈现供给端同比减量、需求端整体偏弱、原料成本端整体上移、钢材价格持续回落、行业收入利润同步下滑的运行态势,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挑战。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吕铭表示,面对异常严峻的行业形势,山东钢铁稳抓机遇、狠抓落实、强抓突破、严抓风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上半年,公司累计生产生铁627.1万吨、粗钢757.28万吨、商品坯材786.8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535.56亿元、利润总额22.34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0.98亿元,保持了较好的经营态势。

自2020年山东钢铁进入新一轮深化改革以来,公司各项关键指标不断优化,在行业中的比较优势初步建立并稳步提升。2022年上半年,除营业收入外,公司利润总额、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在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排名均为公司五年来最好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反映公司竞争力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山东钢铁都排在了行业上市公司前列,特别是在营业收入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公司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位次不断前移,展示了公司已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

新旧动能转换 探索绿色智能新路径

“双碳”背景下,对企业的节能降耗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向东表示,“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是钢铁企业的‘天’和‘命’。”

为此,山东钢铁深入研究行业重组、产业升级带来的新变化、新机遇,突出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以“成为中国北方最具竞争力钢铁强企”的公司愿景和以“成为中国北方绿色低碳智能高效钢铁制造引领者”的公司使命。

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公司全力推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按照“钢城基地动能转换+产品转型、日照基地精品板材+规模提升”的发展路径,着力打造沿海精品板材基地和内陆特色发展样板,建立特色差异化产品竞争优势。其中,日照基地作为单体企业,运营水平和盈利能力位于国内钢铁企业前列;济南钢城基地按照“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定位,以1#3800m3高炉为标志的新旧动能转换项目一期工程陆续建成投产,成本、效率、效益等各项指标大幅前移。

在推进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方面,公司坚持“系统节能、科学用能、提升能效”。一是持续降低吨钢综合能耗,以工艺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为抓手,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上半年吨钢综合能耗创历史最好水平。二是两基地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日照公司成为全国第五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A级钢铁企业,也是山东省目前首家长流程钢铁环保绩效A级企业;莱芜分公司焦化厂成已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力争于2023年实现全流程环境绩效A级企业。”

改革持续深化 公司治理不断加强

为全面激活体制机制,山东钢铁持续深化企业改革。王向东表示,2020年以来,公司对照山东省国资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先后制定实施多项重要改革方案,聚焦强化治理管控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本质化运营水平、推进市场化运行机制改革、强化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4大领域,建立了包括22大项改革任务、48项具体工作举措的改革目标体系,并建立了工作台账,有序推进了公司改革三年行动计划高效实施。

各项改革举措的有效落实,使得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激活。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有效发挥,四星级及以上的党支部比例达到68%,董事会建设及各项职权全面落实,制度建设常态化机制建立并有效运行。

深化“以客户为导向,以人才为支撑,产、销、研一体化”商业模式协同创新,“通过‘QCDVS运营模式’驱动创新变革,研发投入稳步提高,智能、绿色、低碳发展成效凸显,全面构建了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体系。”王向东表示,特别是实施“QCDVS运营模式”之后,公司整体运营模式由生产导向变为用户导向,“品种”与“区域”目标高度一致,运行高度协同,共同研判开拓市场,实现了“1+1>2”的改革效应。

在推进改革同时,公司注重价值回报,持续规范内部治理与控制。数据显示,公司连续三年分红金额超过上年归母净利润的50%,与投资者持续共享企业发展红利。公司积极主动披露社会责任(ESG)报告,成为行业内较早引入环境、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管理与信息披露工作的上市公司,并荣获上交所2021-2022年度信息披露“A”级评价。

持续研发投入 数智制造全面推进

科技创新方能塑造公司竞争新优势。为此,山东钢铁制定实施《科技创新体系变革方案》,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自主原始创新,稳步提升研发投入与研发费用占比。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1.39%,营收占比4.32%。据吕铭介绍,公司按照“每年突破5种左右关键钢铁材料”的思路,加大新产品、新工艺研发,高端制造装备用高品质稀土特殊钢、33mm厚度规格极地环境管线钢、高强度高韧性工程机械用钢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目前拳头产品销售比例达到70%。

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今年2月15日,公司以86.9分顺利通过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复审,创历史新高,在冶金企业中位列第6位。

在实施智能制造方面,公司全面对标找差,着力打造数智山钢。吕铭透露,公司以“现场操作室一律集中、操作岗位一律机器人、运维检测一律远程、服务环节一律上线”(简称“四个一律”)指数评价标准,促进济南钢城、日照沿海两基地实现智能化水平提升,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如今,公司一批智能制造提升项目全面落地实施。如济南钢城基地特钢、焦化、公辅智能制造提升工程先后实施,全厂物流智能监控已上线投运;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中3800m3高炉集控中心、120吨转炉集控中心已建成运行;日照基地中厚板厂轧区集控等5个集控项目以及原料场智能化运行等先后实施。

科技创新是无止境的。公司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智能装备、机器代人和集控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向高科技企业转型,推动公司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助力公司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Hot News / 相关推荐
  • 2024 - 11 - 28
    点击次数: 106
    来源:市经信委11月27日上午,市经济信息化委组织的新闻通气会上介绍,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将于12月1日至3日在上海举行。截至目前,上海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11466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857家。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主会场设在张江科学会堂。届时,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上海市领导将出席大会并致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全国36个省市中小企业...
  • 2024 - 11 - 28
    点击次数: 93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研究团队在Tm:GdScO3脉冲激光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an actively Q-switched Tm:GdScO3 slab laser at 2 μm band”为题发表于Physica Scripta。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通知全文↓↓↓↓↓↓阅读原文
  • 2024 - 11 - 27
    点击次数: 74
    来源:厦门钨业日前,厦门钨业(600549)稀土光电晶态材料研究所在采用泡生法生长大尺寸BGO闪烁晶体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项目团队借鉴泡生法生长大尺寸蓝宝石晶体的成功经验,克服了包括两元组分偏离化学计量比导致的晶体着色问题、温场不均匀引起的毛坯形状扭曲等生长缺陷,通过不断优化坩埚几何要素、温度场和生长参数,成功生长出无色透明的BGO闪烁晶体。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厦门钨业在晶体生...
  • 2024 - 11 - 27
    点击次数: 57
    来源:化学加在材料科学领域,组装研究显著推动了将分子基元转化为具有新特性和功能的新材料。通过精巧的自组装,研究人员能够实现一些在分子层面上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特性,例如将非手性分子组装成手性结构、使同一发光分子在不同组装状态下表现不同的发光特性、以及实现室温磷光和聚集诱导发光等。这些突破在化学传感、分子封装、光学编码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相关组装研究中,稀土发光配合物尤其引人注目。这类配合物将稀土...
  •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