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本报北京讯 信息日报/信息日报客户端记者涂文华报道:“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正在北京展出,其中有不少“江西元素”精彩亮相,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关注点赞。连日来,记者在观展过程中发现,江西寻乌柯树塘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后山川复绿的照片,在中央综合展区和江西展区同时亮相。“这是对我们寻乌在废弃矿山治理方面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是一种莫大鼓舞。”赣州市寻乌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在没有开采稀土矿之前,寻乌县上甲村柯树塘青山环绕,绿水长流。后来,因过度开采,加上生产工艺落后和不重视生态环保,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淤积、耕地淹没、水体污染、土壤酸化等现象,昔日的绿水青山变成了“白色沙漠”,当地百姓避而远之,成为当地的环境痛点。
2016年,寻乌县正视历史生态问题,下决心还清“历史欠账”,根治“生态伤疤”,成立了山水林田湖办,协调矿管、土管、水保等相关部门,投入老矿区整改工作中。
山上地形整治、边坡修复、沉沙排水;山下填筑沟壑、建生态挡墙、截排水沟;通过客土、增施有机肥和生石灰改良土表、播撒草籽、铺种草甸、种植果树、灌木等多种形式进行治理修复。
“如今,酸土变沃土,污水成净水,荒山全部复绿。”当地村民谢先生表示,现在在家能种上十几亩百香果和脐橙,每年收入至少有五六万元钱,很多以前搬走的村民都在陆续搬回来。
近年来,寻乌县多个废弃矿山经过修复后,水土流失量降低了90%,植被覆盖率由10.2%提升至95%,植物品种由原来的少数几种草本植物增加至草、灌、乔植物百余种,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断链逐步修复,又呈现出勃勃生机。如今,该县在综合治理开发矿区周边土地上,建设高标准农田2000亩,利用矿区整治土地种植油茶、百香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5600多亩,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变沙为果”。同时,以矿区生态修复成效为依托,推进生态旅游、红色文化、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做大“绿”“红”“游”整合发展文章,打造旅游观光、体育健身胜地,实现“变景为财”。
据介绍,废弃矿山治理“寻乌经验”入选2020年全国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2021年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成为中国向全球推介生态与发展共赢的“中国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