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温与粒子研究成果迭出 量子计算机开发获重要突破
日期:
2023-01-04
浏览次数:
22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天野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对深紫外激光二极管(波长低至UV-C区)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室温连续波激光发射,代表这项技术朝着广泛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日本科学家创造出了首个由准粒子构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这一成果将对包括量子计算在内的量子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科学家首次在基于硅的三量子位量子计算系统内演示了纠错,向大规模量子计算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实现实用型量子计算机奠定了基础。日本国立自然科学研究院分子科学研究所(IMS)科学家使用光镊捕获两个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273.15℃,是所有原子停止运动的假设温度)且仅相隔一微米的原子,然后用仅发光10皮秒(1皮秒为万亿分之一秒)的特殊激光束操纵原子,成功执行了世界上最快的双量子位门,其运行时间仅为6.5纳秒(1纳秒为十亿分之一秒)。该成果有望催生全新的量子计算机硬件,突破目前正在开发的超导和离子阱量子计算机的限制。横滨国立大学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可精确控制量子比特方法,这一进展是朝着更大规模量子计算迈出的一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东京工业大学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重离子加速器,生成了过剩中子数达16个的新同位素——钠39,确认了钠同位素束缚中子数的限值。日美科学家在实验室将镱原子冷却到绝对零度之上十亿分之一摄氏度,这一温度甚至比最深的深空还要冷,他们造出的冷却物质甚至比太空中已知最冷的区域——旋镖星云还要冷。日本国立聚变科学研究所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合作的研究团队,首次在世界上发现了大型螺旋装置中等离子体在热量逸出时,湍流的运动速度比热量快。这种湍流的特征使预测等离子体温度的变化成为可能,对其观测或将导致未来开发出一种实时控制等离子体温度的方法。大阪大学研究团队在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用超强J-KAREN激光照射世界上最薄、最强的石墨烯靶材,从而实现了直接高能离子加速,开启了激光驱动离子加速的新机制。日本科学家在开发容错量子计算机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验证了硅双量子位门保真度,超越了容错计算机的阈值(99%)。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创建了双电子量子位,实现了99.8%的单量子位保真度和99.5%的双量子位保真度。研究结果首次使自旋量子位在通用量子控制性能方面与超导电路和离子陷阱相抗衡。
Hot News
/
相关推荐
2025
-
11
-
14
点击次数:
26
2025年11月13日上午,市稀土协会协同上海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与上海跃龙化工厂邹民强、陶永祺、楼吉财三位老同志举行交流座谈。借老同志向上海工博馆捐赠相关历史实物样品为契机,开展访谈交流,旨在了解跃龙化工厂在稀土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实践、厂区规模、工人文化及重大历史事件等内容,为上海工博馆的展览陈列与工业口述史保存提供原始依据。座谈期间,三位年近九旬的老同志回顾了在跃龙化工厂的工作经历与难忘往事。...
2025
-
11
-
14
点击次数:
26
2025年11月13日上午,市稀土协会协同上海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与上海跃龙化工厂邹民强、陶永祺、楼吉财三位老同志举行交流座谈。借老同志向上海工博馆捐赠相关历史实物样品为契机,开展访谈交流,旨在了解跃龙化工厂在稀土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实践、厂区规模、工人文化及重大历史事件等内容,为上海工博馆的展览陈列与工业口述史保存提供原始依据。座谈期间,三位年近九旬的老同志回顾了在跃龙化工厂的工作经历与难忘往事。...
2025
-
11
-
14
点击次数:
24
来源:X-MOL杂质元素极低的超高纯度 La2O3(≥6 N,99.9999%)广泛应用于先进的光学和电气领域,通常需要复杂的纯化过程。本研究制备了一种膦酸功能树脂(HEHEHP + TBP)/SiO2-P,用于在硝酸介质中有效去除 La 中稀土杂质、Fe、Th 和 U 等关键杂质元素。间歇实验表明,在 pH ≥ 2 的 HNO3 溶液中,该树脂对杂质离子的去除效率大于 97%。轻稀土间最优分离因...
2025
-
11
-
14
点击次数:
24
来源:X-MOL高性能稀土永磁体的开发对于解决关键应用中的供应链脆弱性至关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全面的机器学习框架,用于加速使用轻稀土元素设计可持续的 Nd-Fe-B 永磁体的设计。通过模型训练、评估、筛选和优化的系统过程,XGBoost 与粒子群优化相结合的模型成为最佳模型,实现了对实验样品的卓越剩磁预测精度 98%。Ce 富集的 Nd-Fe-B 永磁体,具有高丰度的稀土元素,表现出 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