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生科20级本科生郭敬瑄、王睿鹏等,在正交近红外光遗传技术的神经

日期: 2023-03-27
浏览次数: 2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科学研究背景:光遗传学通过表达光激活离子通道和泵来改造神经元,已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神经环路解码工具。光敏感蛋白因其卓越的基因编辑精度和精确的可见光响应,使光操控特定神经元的激活和抑制具有毫秒级的高空分辨率。然而组织对可见光的高散射、强吸收,导致可见光在组织中的穿透能力很弱,限制了光遗传学在深部组织的应用。近红外光(NIR)能显著减少组织吸收和散射,表现出良好的深层组织穿透能力,但却缺乏近红外光直接激活的光响应蛋白。镧系上转换纳米粒(UCNPs)能够将近红外光转换为可见光,并且镧系UCNPs具有较窄的发射带、较大的反斯托克斯位移,其优秀的光稳定性和无光闪烁性,使其成为极好的近红外光纳米传感器替代品。

主要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一种双近红外激发正交发射Tm,Er-UCNP (OUCNP)的新思路,能够快速、稳定地对秀丽隐杆线虫的运动行为进行双向光遗传控制。她们首先在经典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的兴奋性胆碱能运动神经元中表达了单个双色敏感的光敏蛋白BiPOLES。BiPOLES能分别被蓝色或红光激活,并分别导致带负电荷的氯离子或带正电荷的质子、钠离子进入细胞。带负电荷的氯离子进入细胞会抑制细胞活性,相反,带正电荷的质子、钠离子进入细胞会激活细胞活性。在808 nm和980 nm激发下,合成的核/壳多层正交OUCNP分别发射蓝色光(~ 450/470 nm)和红色光(~ 650 nm)。因此,在OUCNPs存在的情况下,808 nm近红外光激发的蓝光激活BiPOLES立即导致秀丽隐杆线虫瘫痪,而980 nm近红外光激发的红光激活BiPOLES立即引起秀丽隐杆线虫身体强烈收缩,从而实现了高效双向行为调控(图1)。此外,研究发现,即使在长期激活后,OUCNPs对线虫的生物毒性也可以忽略不计,提示其较高的生物安全性。

论文受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燕副教授、高尚邦教授共同指导完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温泉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张雪菲参与了该工作。该研究受基金委“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面上项目”支持,受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科研实践的支持!



Hot News / 相关推荐
  • 2024 - 11 - 27
    点击次数: 51
    来源:厦门钨业日前,厦门钨业(600549)稀土光电晶态材料研究所在采用泡生法生长大尺寸BGO闪烁晶体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项目团队借鉴泡生法生长大尺寸蓝宝石晶体的成功经验,克服了包括两元组分偏离化学计量比导致的晶体着色问题、温场不均匀引起的毛坯形状扭曲等生长缺陷,通过不断优化坩埚几何要素、温度场和生长参数,成功生长出无色透明的BGO闪烁晶体。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厦门钨业在晶体生...
  • 2024 - 11 - 27
    点击次数: 55
    来源:化学加在材料科学领域,组装研究显著推动了将分子基元转化为具有新特性和功能的新材料。通过精巧的自组装,研究人员能够实现一些在分子层面上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特性,例如将非手性分子组装成手性结构、使同一发光分子在不同组装状态下表现不同的发光特性、以及实现室温磷光和聚集诱导发光等。这些突破在化学传感、分子封装、光学编码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相关组装研究中,稀土发光配合物尤其引人注目。这类配合物将稀土...
  • 2024 - 11 - 26
    点击次数: 96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1、导读本工作通过快速烧结合成8组元高熵稀土钽酸盐(8RE1/8)TaO4,与单组分稀土钽酸盐和8YSZ相比,(8RE1/8)TaO4在1200 ℃时的本征热导率分别降低了30.0%~31.1%和59.2%~67.5%,并且在100至1200 ℃的整个温度范围内都表现出较低的本征热导率。这是声子-声子、晶界、畴界、位错和缺陷散射的结果。此外,(8RE1/8)TaO4的离...
  • 2024 - 11 - 26
    点击次数: 97
    来源:云南大学近日,云南大学胡万彪团队(现代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电镜中心/云南省电磁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Atomic-level direct imaging for Cu(I) multiple occupations and migration in 2D ferroelectric CuInP2S6”的研究论文。二维范德华铁电材料因...
  •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