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全球开启新一轮探月竞赛

日期: 2023-08-16
浏览次数:
来源:科技日报


一场新的登月竞赛正在进行。
印度月球探测器“月船3号”已于8月5日进入月球轨道,这是印度对月球探索的最新尝试。如果这次任务成功,印度将加入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的行列,一举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在月球表面实现着陆的国家。
8月11日,俄罗斯发射“月球-25号”探测器,重启自1976年苏联时期以来已中断47年的探月任务,力争成为第一个在月球南极软着陆的国家。
印度“月船3号”于7月14日从地球升空,携带了载有科学设备的有效载荷以及用于探索月球表面的小型六轮月球车。它预计于8月23日在月球表面着陆,此前将花几周时间绕月飞行,为着陆作准备。与此同时,俄罗斯“月球-25号”正在采取一条更快、更直接的路线前往月球,并可能在8月21日,也就是发射后短短的10天内就到达月球表面。
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设想2025年登陆月球;中国提出要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以色列、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也跃跃欲试,正不断增强本土探测载荷的研制能力。
瞄准月球南极水冰
俄罗斯“月球-25号”探测器预计将于21日在月球南极地区着陆。其科学设备规划小组组长马克西姆·利特瓦克表示,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无人登陆过的地方着陆,并寻找水源。
同时,印度“月船3号”探测器的着陆地点也选在了月球南极。
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轨道数据表明,月球两极含有大量水冰,一旦能够获得,将成为未来人类任务的宝贵资源。
中国“嫦娥五号”任务传回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第一批月球土壤样本后,分析发现其中微小的玻璃珠含有大量的水,可能来自小行星撞击。这表明月球上的水可能比之前假设的更普遍,而且在月球表面也更广泛。
欧洲空间局(ESA)月球探测小组组长尼科·德特曼表示,人们可利用水冰生成氢气和氧气,用来生产饮用水、可呼吸的空气,甚至生产火箭燃料。这可以使月球成为太阳系中“通往更远目的地的中转站”。
探索氦-3和稀土金属
氦-3是氦的一种同位素,在地球上十分罕见,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称,月球上估计有100万吨氦-3。ESA也表示,这种同位素可以在聚变反应堆中提供核能,由于它没有放射性,因此不会产生危险废物。
根据波音公司的研究,月球上存在用于智能手机、计算机和先进技术的稀土金属,包括钪、钇和15种镧系元素。
在6月28日举行的世界采矿大会上,NASA火箭科学家杰拉尔德·桑德斯也曾表示,NASA希望开发月球资源,最初的开发内容包括氧气和水,最终可能扩大到铁和稀土,NASA已开始行动,并计划争取在2032年挖掘月球土壤。
把科学设备搬上月球
探索月球的一个潜在的非常吸引人的前景是,人们或许能够在月球背面建造和运行科学设备,如无线电和光学望远镜。由于月球背面永远背对地球,这里的信号也会被屏蔽,不受来自地球的大多数射频和其他辐射的影响。其中一个相关项目是NASA的月球陨石坑射电望远镜(LCRT),该项目计划在月球背面的陨石坑安装一个直径1公里的巨大射电望远镜,用于观测早期宇宙。
NASA的设想是,LCRT由机器人来建造,机器人和所有材料均从地球运来。但如果人类拥有利用月球土壤进行制造的能力,那么用于LCRT和类似仪器的大部分材料就可原地生产,从而节省了向月球发射成吨材料的巨额成本。如果将月球作为进一步太空探索的出发点,加之月球的低重力,发射将变得更加容易。



Hot News / 相关推荐
  • 2025 - 04 - 10
    点击次数: 2
    ...


    自旋电子器件凭借低功耗、非易失性、超快读写等优势,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单晶氧化物自旋霍尔材料因其突出的电荷-自旋转换能力,被认为是开发低功耗自旋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然而,如何实现单晶氧化物自旋霍尔材料与硅基平台的异质集成,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柔性磁电材料与器件团队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混合转移外延” 集成策略。研究实现了在硅衬底上单晶氧...
  • 2025 - 04 - 10
    点击次数: 1
    ...


    来源:X-MOL自1911年超导现象发现以来,室温超导始终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终极目标之一。基于BCS理论,金属氢因极高的德拜温度与强电子-声子耦合,是潜在的高温乃至室温超导体,但其极端合成压力远超当前技术极限,因此科学家们转而探索基于化学预压缩效应的富氢化物。近年来,氢化物超导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二元氢化物的稳定压力与性能调控面临瓶颈,三元氢化物由于其化学多样性和结构可调性成为突破瓶颈的...
  • 2025 - 04 - 09
    点击次数: 71
    ...


    来源:中国科学院150年前,科幻大师凡尔纳预言,水将成为终极燃料。科学家一直努力发展能够将这一预言变为现实的各种可能的技术。其中包括通过阳光直接分解水获取氢气,这项被称为“光催化分解水”的技术属于低碳技术。目前,太阳能制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太阳能电池发电再电解水,其效率高但设备复杂且昂贵;另一种是太阳光直接光解水,即通过氧化钛等半导体材料在阳光下“一键分解”水分子。光解水自1972年被发现以来...
  •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