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物理学院王喆教授团队在二维磁性半导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日期:
2024-12-19
浏览次数:
102
磁电阻效应是一种广受关注的物理现象,因其既展现了丰富的物理内涵,也在工业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磁电阻振荡通常体现了物质内部某种量子行为,典型代表包括Shubnikov–de Haas振荡以及Aharonov-Bohm效应。然而磁电阻振荡一般只在导电体系中存在,极少在绝缘体系中观测到。过去几十年间,绝缘磁性体系中的磁电阻效应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其研究成果为自旋电子学奠定了基础并对当前信息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在已研究的磁性隧道结和自旋滤波器件中,磁电阻总是随系统磁化强度单调变化。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王喆教授团队与其合作者在二维反铁磁半导体CrPS4中发现了罕见的磁电阻振荡现象并阐述了其可能的微观机制。团队制备了“石墨烯/CrPS4/石墨烯”垂直节并系统测量了其在不同温度、磁场方向、电压、样品厚度下的磁电阻,发现了磁电阻振荡效应并总结了其演化规律,证明了其与CrPS4中自旋倾斜态相关。进一步分析指出这一现象的微观产生机制可能与自旋极化缺陷态的跃迁有关,并提出自旋选择的层间跃迁理论模型,在引入自旋贝里相位后可以较为完美的解释实验现象。这项工作为磁性半导体系统中量子输运行为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表明二维磁性半导体不但具有自旋电子器件应用潜能,也为新奇物理现象研究提供了有趣平台。研究成果以“二维反铁磁半导体CrPS4垂直节中的磁电阻振荡”(Magnetoresistance Oscillations in Vertical Junctions of 2D Antiferromagnetic Semiconductor CrPS4)为题在《物理评论X》(Physical Review X)上发表,物理学院研究生史鹏媛与王啸宇分别为第一与共同第一作者,物理学院王喆教授与潘杰副教授为通讯作者,物理学院张磊教授与杨森教授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本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基础科学(数学、物理学)研究院以及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的支持。王喆教授团队长期从事低维量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在二维磁性半导体方面已发表了包括《科学》(Science)、《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物理评论X》(Physical Review X)在内的多篇论文。https://link.aps.org/doi/10.1103/PhysRevX.14.041065
Hot News
/
相关推荐
2025
-
09
-
18
点击次数:
5
来源:X-MOL铂因高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等领域,单原子分散的铂催化剂能最大化原子利用率,并降低贵金属用量,如能解决其活性与稳定性问题,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和上海光源甘涛等研究者利用“缺陷工程调控”策略来构建高性能催化剂,在具有La空位的钙钛矿LaFeO3(v-LaFeO3)上成功锚定氧化态铂单原子(Pt4+)。制备的催化剂无需还原预处理,即可实现低温下...
2025
-
09
-
18
点击次数:
5
来源:X-MOL本研究研究了稀土元素对镁合金室温和高温性能的影响。系统分析了稀土类型、添加水平和多元素合金化策略的影响,以阐明优化 Mg-RE 合金的潜在强化机理和加工途径。稀土元素通过晶体结构改性、形成热稳定的分散相、析出强化和固溶强化来增强镁合金的力学和热性能。与传统的合金元素相比,稀土添加剂在提高效率和整体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需要集成机器学习和其他先进技术的新研究范...
2025
-
09
-
17
点击次数:
22
来源:X-MOL钙钛矿氧化物已成为固体氧化物电解槽在电解 CO2 上的热催化剂,氧化还原行为对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项工作中,通过在 CO2 中再氧化处理,研究了再氧化时间和温度、循环氧化还原时间对钛酸锶镧钙钛矿氧化还原行为的影响。较高的再氧化温度(800 °C)和 240 min 的适当时间促进了表面氧、块状 Ti4+至 Ti3+和碳酸盐物质的形成,这些物质在循环氧化还原过程中进一步...
2025
-
09
-
17
点击次数:
21
来源:中国稀土网据MiningNews.net网站报道,经历十多年之后,北方矿产公司(Northern Minerals)终于公布了其在西澳州棕岭(Browns Range)重稀土开发项目最终可行性研究报告,结果显示技术和经济上都可行。棕岭稀土矿目标是年产磷钇矿精矿1.75万吨,总稀土氧化物(TREO)品位25%,即TREO含量为4350吨。全成本为44.70美元/公斤。与全球其他稀土矿床相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