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DNA适配体对稀土元素进行动力学分析与亲和力表征
日期:
2025-01-15
浏览次数:
166
稀土元素(如钪Sc、钇Y和镧系元素Ln)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广泛应用于机械铸件、发光材料、高性能永磁体和医疗设备等高科技领域。然而,由于这些元素之间的化学性质极为相似且常伴生于矿物中,它们的分离过程极具挑战性。此外,随着稀土的开采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快速、低成本地检测和区分稀土元素对于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污染监测至关重要。核酸适配体因其独特的金属配位能力、高稳定性和易设计性,在金属离子识别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高亲和力配体的开发,对适配体结合和解离动力学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一科学空白,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刘珏文教授(点击查看介绍)团队以Sc3+为目标离子,筛选出一种新的DNA适配体(Sc-1),并探讨了其在稀土检测与分离中的潜力。研究团队通过Capture-SELEX技术,利用Sc3+为靶标,筛选得到DNA适配体 Sc-1。该适配体表现出对稀土离子良好的结合选择性。在硫黄素(Thioflavin T)荧光实验中发现,Sc-1仅对稀土离子显示出荧光变化,且Sc3+的结合速率显著慢于其他稀土离子,约需三分钟达到稳定结合状态,而其他稀土离子结合速率较快。当添加螯合剂EDTA后,各稀土离子的解离情况差异显著:1)第一类(即刻解离)。La3+、Ce3+、Pr3+、Nd3+、Sm3+、Eu3+、Gd3+的荧光能迅速恢复至原始水平。2)第二类(缓慢解离)。Tb3+、Dy3+、La3+、Ho3+、Er3+、Yb3+、Lu3+、Y3+的荧光缓慢恢复。3)第三类(几乎不解离)。Sc3+在EDTA存在下荧光几乎没有恢复。这一实验结果表明,虽然Sc3+和EDTA的结合常数远高于Sc3+和适配体的结合,但Sc-1与Sc3+的复合物具有显著的动力学能垒,导致EDTA难以竞争结合。为了进一步分析Sc-1对稀土离子的真实结合能力,该团队采用荧光链置换法(Fluorescence strand-displacement assay)进行进一步研究。实验显示,Sc-1对重稀土的结合能力明显优于轻稀土。在10 mM浓度下,Gd3+前的镧系轻金属(如La3+)几乎没有荧光上升,而Gd3+后的重稀土离子(如Tb3+、Lu3+)荧光变化显著,且随着离子原子量的增加,荧光上升幅度更大。通过进一步校准,研究测定了适配体Sc-1对多种稀土离子的真实Kd值:Sc3+: 1.0 nM、Y³⁺: 0.6 nM、La3+: 258.5 nM、Nd3+: 41.2 nM、Tb3+: 3.3 nM、Lu3+: 0.6 nM。这些结果表明,Sc-1能够根据稀土金属的离子尺寸和亲和力区分不同的镧系金属,为稀土资源分类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Hot News
/
相关推荐
2025
-
04
-
25
点击次数:
16
来源: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在深空深海等极端环境下,核电池可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太阳能实现长时间电力供给。随着深空深海探测任务(火星探测、极地信标等国家重大需求)的不断深化,同位素热光伏电池(RTPV)成为有潜力实现千瓦级大功率输出的核电池首选。目前,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在RTPV系统开发上处于领先地位,而我国在该领域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RTPV系统中,选择性发射体是决定能量转换效率的关键器件...
2025
-
04
-
25
点击次数:
17
来源: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过渡金属通常具有亲电性,呈现正价态。负价过渡金属配合物较为罕见,需要电子受体配体的支撑才能相对稳定,如铁族金属羰基配合物阴离子[Ni(CO)3]2-,此时过渡金属的价态仅为形式负价。即便如此,含形式负价的过渡金属配合物通常难以在常温固相条件下稳定存在,因此缺少过渡金属负价态的明确光谱学证据(X射线吸收光谱),限制了对过渡金属特殊负价态和亲核性的认识。近日,北京大学施祖进联...
2025
-
04
-
24
点击次数:
37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选择性发射体是决定放射性同位素热光伏(RTPV)系统能量转换效率的关键部件之一。开发具有高选择性发射率、高光谱效率和优异高温稳定性的选择性发射体可以有效提高RTPV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服役寿命。为了调节选择性发射率和光谱效率,制备了一系列与GaSb半导体匹配的Er(Ta1-xNbx)O4 (0≤x≤0.2)选择性发射体。所制备的Er(Ta1-xNbx)O4 (0≤x≤0...
2025
-
04
-
24
点击次数:
35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吕红金课题组在多金属氧簇导向的银团簇合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Wearing Gigantic Silver Armor on Transition-Metal-Containing Polyoxometalates: Formation of Supertetrahedral Intercluster Compound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化学期刊《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