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网内蒙古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1月27日电(李宝乐)近年来,为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稀土高新区引进了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和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两大新型科研院所,通过2年的建设和发展,两大院所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逐渐探索了一条新型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产业化
为将两大新型科研院所的成熟科技项目吸引到高新区实施转化,该区通过共建、代建等多种模式打造了中科院产业园、上海交大产业园、昊明新能源产业园、中科机器人产业园、稀宝博为医疗器械产业园五大创新基地,构建“两院五园”协同创新格局,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产业是基地形成的基础,无产业支撑的基地无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事实上,中科院稀土研发中心孵化拓又达、新镧系、中科瑞丰、希迪瑞科等9家科技型企业,建成年产15吨的稀土着色剂连续化生产线,制备基于镧、铈体系的稀土硫化物颜料,替代有毒着色剂,应用前景广阔。引进消防与警用无人机基地项目,打造集试飞试验、科学研究、生产制造、检测认证、应急救援等功能为一体的无人机产业聚集示范区。
竞相发展才是春。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孵化嘉泰金属、英曼科技、慧金新材料、赛福尔新材料等4家科技型企业,稀土钛合金产业化项目利用国内唯一稀有金属超细丝加工技术,重点生产稀土钛合金,填补了地区产业空白。高纯氧化铝产业化项目为蓝宝石产业链奠定坚实的原料供应基础。
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助推转型升级
“轻稀土基烧结钕铁硼永磁体性能稳定化及提高矫顽力的研究项目”“大面积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研究项目”等10个项目入选首批“1+1”产学研合作项目。
这些项目是带着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科研院所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的结果,这种形式无论是对技术人才个人的成长还是对企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意义都十分重大。
为了进一步复制推广这种成功经验。该区还建立“院校企业行”“企业院校行”双向对接机制,每月组织1家院所与相关企业,围绕稀土、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进行“点对点”对接交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研发中的技术难题。目前为止,120多家企业与两大院所进行了9次技术对接,金蒙汇磁、长安永磁等8家企业与中科院达成产学研合作,新达科技、中天宏远等6家企业与上海交大达成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0多项。
打造科技研发中心 增强创新能力
坚持把构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作为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奠基工作,加快推动院士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建设,促进地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稀土硫化物及稀土光源”及稀土光源院士工作站和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院士工作站在稀土高新区挂牌成立,至此高新区院士工作站已达7家,科技项目研发能力大大提升。
在院士工作站的带动下,该区还建设了稀土镁(铝)中间合金研发中心、稀土永磁电机研发中心、永磁材料表面防护研发中心、稀土永磁材料研发中心、稀土农用光源研发中心5个研发中心,攻占稀土产业链制高点,稀土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支撑服务能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