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河北大学索浩/香港城大王锋AS:基于相变调控工程实现高性能荧光比率温度探测

日期: 2024-01-03
浏览次数: 34

来源:ASNChina


创新点:河北大学索浩和香港城市大学王锋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类基于可逆相变的荧光比率测温方案,通过精细调控晶体的相变温度,有效拓宽了测温温度范围,获得了极其优异的测温性能。本工作为新型刺激响应发光材料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崭新思路,在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Advanced Science,稀土发光,相变工程,比率测温

分类:光子;表面与界面;生物医学与健康

近年来,热刺激响应型智能发光材料凭借其在微电子学、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前诊断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温度测量领域,基于发光材料的荧光强度比测温技术可以有效避免非温度参数所导致的测温误差,且抗干扰能力高,已成为当前高分辨率温度传感的主流技术。然而,目前所开发的荧光温敏材料的测温灵敏度和分辨率普遍低于5% K-1和高于0.1 K,难以满足一些严苛环境下的测试需求,比如实时监测心血管健康和肺部诊断等过程的细微温度变化。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来自河北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团队开发了一类基于可逆和可调相变的荧光比率测温方案,获得了极其优异的测温性能,最佳灵敏度和分辨率分别达到26.1% K-1和0.008 K。通过精细调控锂钇氧的相变温度,可以实现在特定热刺激下Pr3+离子由黄色至纯红色的发光切换,在可视化温度传感和光学信息存储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此外,相变温度的调控有效拓宽了高测温性能的温度范围,实现了在310-370 K温度范围内灵敏度高于5% K-1的温度探测。该材料可以进一步与柔性介质混合制备成柔性可穿戴温度传感器件,用于实时监控人体表面产生的细微温度差异,在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上述结果为新型刺激响应型发光材料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崭新思路,有望切实提高复杂场景中的测温性能。相关文章以“Ultrasensitive Colorimetric Luminescence Thermometry by Progressive Phase Transition”为题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河北大学索浩博士、王志军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王锋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郭东旭为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信息:

Ultrasensitive Colorimetric Luminescence Thermometry by Progressive Phase Transition

Hao Suo*#, Dongxu Guo#, Xin Zhang, Yu Wang, Weilin Zheng, Panlai Li, Tao Yin, Li Guan, Zhijun Wang*, Feng Wang*

Advanced Science

DOI: 10.1002/advs.202305241



Hot News / 相关推荐
  • 2025 - 01 - 10
    点击次数: 11
    来源:X-MOL在信息加密领域,具有多荧光特性的智能水凝胶展现出巨大潜力。镧系元素作为荧光掺杂剂,与碳点(CDs)、量子点以及有机染料相比,具有发光效率高、发射线尖锐、斯托克斯位移大、光稳定性好、耐化学和生物降解等显著优势。将镧系离子(如Eu3+和Tb3+)引入水凝胶中,能够赋予其光致发光特性,在生物成像和信息加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大多数报道的依赖镧系离子的发光水凝胶存在缺陷,它们无...
  • 2025 - 01 - 09
    点击次数: 136
    来源: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氟硼化合物通常表现出优秀的荧光性质,近年来氟硼二吡咯(BODIPY)的荧光发光材料已经在超高清有机发光二极管(UHD-OLED)显示技术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他类型的氟硼荧光化合物存在诸如光谱较宽等问题,这限制了其在UHD-OLED中的应用潜力,开发新型窄光谱发光材料是当前领域的重点亦是难点。近日,我院游劲松教授/宾正杨教授团队揭示了中心对称构型在构筑氟硼类窄光谱发光材料中的...
  • 2025 - 01 - 09
    点击次数: 108
    来源:中国科学报一项研究提出,生产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所需要的稀土元素可以通过人为制造“电场”更加环保地从地下提取。1月6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可持续》。如今,电子产品中的大多数稀土元素都是通过使用有毒化学物质从矿石中开采并提取的。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数千吨化学废弃物,污染附近的地下水和土壤。然而,如果使用“人造电场”将这些元素集中到一起,就可以减少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的需求。“想象一群人被...
  • 2025 - 01 - 08
    点击次数: 117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在稀土电驱开采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克服了规模化应用中的技术瓶颈,使稀土采收率大于95%,浸取剂用量减少80%,开采时间缩短70%,所需电能节约60%,向环境排放的氨氮量降低95%,表现出潜在的经济可行性。最新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025年1月6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可持续》(Nature Sustainability)。阅读原文
  •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