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介绍
协会章程
发展历程
重大会议
机构设置
资质荣誉
协会会员
协会会员
信息服务
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重要通知
党建工作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产品展示
科技视频
稀土科普
专业平台
磁性材料
催化材料
发光材料
光电材料
标准化
其他材料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图片新闻
稀土行情
政策法规
国家文件
上海文件
其他文件
联系我们
郑重说明
重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反馈
联系我们
中文版
EN
登录
注册
欢迎您,
退出
综合新闻
News
综合新闻
图片新闻
联系我们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联系人:崔老师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综合新闻
福建物构所蓝光OLED研究获新进展
日期:
2024-09-12
浏览次数:
60
来源: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超高清显示对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即高效率、长寿命和高色纯度。近年来,多重共振型热活化延迟荧光(MR-TADF)材料由于其高效的窄带发射特性而得到迅速发展,在实现高效率高色纯度OLED方面极具潜力。不过,MR-TADF分子通常表现出较长的激子寿命(通常为几十甚至上百微秒),这使得其器件(特别是蓝光OLED)的稳定性面临极大挑战(蓝光发光层中激子累积碰撞生成的高能激子会导致化学键解离)。快速高效的激子利用是实现稳定高效蓝光器件的关键解决方案。为此,研究者们使用较短激子寿命的磷光材料和TADF材料作为MR-TADF材料的敏化剂,即采用磷光敏化荧光(PSF)和TADF敏化荧光(TSF)策略,很大程度地提升了MR- TADF器件的性能。然而在PSF和TSF机制中,激子利用的效率和速率仍不可避免地受到自旋统计和跃迁禁阻的限制(如图1a-b)。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卢灿忠团队以d-f跃迁的双线态发光稀土配合物作为敏化剂,提出并实施了蓝光OLED敏化新策略——双线态敏化荧光(DSF)。由于双线态激子生成不受限于自旋统计(电激发下,传统闭壳层材料上三线态激子:单线态激子生成比例为3:1),且双线态辐射跃迁和能量转移没有自旋跃迁禁阻的限制,该策略完美地实现了激子的高效且快速利用,从而获得高性能深蓝光OLED。
研究团队采用双线态发射的稀土配合物Ce-2作敏化剂,MR-TADF材料ν-DABNA作为终端发射材料,制备了DSF-OLED(图2a)。实验证明,DSF-OLED发光层中Ce(III)先捕获空穴氧化为Ce(IV),接着与注入的电子结合形成双线态的Ce(III)*。Ce(III)配合物独特的空穴捕获和电子传输能力(图3a-c),保证发光层中主要形成双线态激子,再通过Förster能量传递(FRET)将能量转移至客体分子(图3d。这与光激发下的机制略有不同,如图1c,光激发下有部分激子在主体材料上形成)。由于规避了涉及三线态的慢激子动力学过程,DSF系统实现了极快的FRET(kFRET = 4.15 × 108 s−1),且FRET效率高达93.5%。由于具有很高的激子利用率和极短的激子停留时间(1.36 μs,图2f),DSF-OLED实现了高效的深蓝光发射,最大外量子效率为30.0%,相比于敏化前的器件效率(9.5%)提升了两倍多,最大亮度也从3742 cd m−2增加到23860 cd m−2,1000 cd m−2的亮度下CIE色坐标为(0.13,0.14),效率滚降仅为14.7%(图2b-d)。与传统的相关PSF-OLED和TSF-OLED相比,该DSF-OLED的综合性能指标(效率、色纯度、效率滚降)具有优势(图2e)。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同等条件下制备和表征的非敏化器件,DSF-OLED运行寿命有非常显著的提升(9.1 h versus 7 min)。该研究表明,DSF策略在实现高效、稳定、高色纯度的蓝光OLED方面具有很大潜力,有希望在实现超高清OLED显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deep-blu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employing doublet sensitiza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Adv. Mater.2024,202408118)。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赣江院联培博士生孙宇富为本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卢灿忠研究员和陈旭林副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刘志伟教授和长春应化所周亮研究员分别在材料合成和器件制备方面提供了帮助,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闽都创新实验室基金等支持。
卢灿忠研究员和陈旭林副研究员等在OLED材料和器件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包括蓝光材料和器件(Adv. Mater.2024,202408118;Adv. Mater.2024,2401724;Angew. Chem. Int. Ed. 2017,56,15006)、TADF材料反向系间窜越机制及相关分子设计(Research 2023,6,0155;Adv. Funct. Mater.2024,2314533;Adv. Sci.2023,2300808)、新型离子型TADF材料(CCS Chem.2023,5,589;Chem. Eng. J.2023,460,141836;Chem. Eng. J.2024,482,148865)等。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408118
上一篇:
肖兵等-AM:黄铁矿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VMS矿床脉动式岩浆作用对成矿的重要贡
下一篇:
大连化物所开发反应诱导的碳氧化钼催化剂 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
Hot News
/
相关推荐
稀土氧化物助力超稳定催化,科学家实现高效氢能生产
2025
-
04
-
02
点击次数:
17
来源: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自然》杂志2月12日刊发了一项颠覆性催化技术突破: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周武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开发出全球首例兼具超高活性与超长稳定性的甲醇-水重整制氢催化剂。该研究通过独创的稀土氧化物"纳米防护盾"技术,将铂基催化剂的持续工作时间提升至1000小时以上,催化转化数(TON)突破1500万次大关,为氢能规模化应用扫除关键障碍。研究团...
More
南京大学唐少春教授团队JMST:精准调控原子掺杂二维稀土氧化物纳米片实现高性能OER催化剂
2025
-
04
-
02
点击次数:
15
来源:能源学人南京大学唐少春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通过精准调控原子掺杂二维稀土氧化物能实现超高活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特别有趣的是,A位掺杂LaFeO3催化活性(B-LaFeO3)明显优于B位掺杂(A-LaFeO3)。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自模板策略,制备出高比表面积和可控原子掺杂的介孔钙钛矿结构氧化物纳米片(MPONs)。当稀土元素铕(Europium, Eu)掺杂LaFeO3的MPONs用作析氧反应(O...
More
孙毅飞副教授团队在多元钙钛矿电催化剂优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
-
04
-
01
点击次数:
34
来源:厦门大学固体氧化物电池作为高效的能源转换设备,在可持续能源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传统钙钛矿型空气电极面临着活性有限、稳定性差和电化学性能衰减快等挑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日,能源学院孙毅飞副教授团队与利物浦大学屠昕教授、科廷大学邵宗平教授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Co-expression of multi-genes for...
More
美国塔马拉克镍矿取得新发现
2025
-
04
-
01
点击次数:
33
来源:自然资源部据Mining.com网站报道,塔隆金属公司(Talon Metals Corp)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塔马拉克(Tamarack)镍矿取得一个块状硫化物发现,可能使得现有铜镍钴资源量大幅增长。26日,公司在公告中称,已经把新的钻探结果用于资源量更新,为支撑环境许可申请,准备完成一项可行性研究。工作过程中,勘探团队对以前的一个钻孔进行了检查,该孔在707.75米深处见到明显矿化,见矿8...
More
郑重说明
重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反馈
联系我们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网站地图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