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夏川教授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报道高效电解水催化剂的单原子调制新策略
日期:
2024-09-18
浏览次数:
9
近日,材料学院夏川教授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Ruthenium single-atom modulated protonated iridium oxide for acidic water oxidation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electrolysers”的研究论文。材料与能源学院博士后唐佳琳为论文第一作者,夏川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氢能是一种清洁零碳、灵活高效、来源丰富的二次能源,作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EMWE)是最环保、最有前景的氢气生产方式。然而,PEMWE的极端强酸性环境需要使用贵金属作为电极,并且阳极析氧反应(OER)缓慢的动力学也限制了制氢效率。因此,开发高效且稳定的电解水催化剂,对发展大规模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尤为关键。在酸性介质中,IrO2催化剂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OER电催化剂。然而,IrO2的质量活性低,过电位超过300 mV。替代性铱基氧化物,包括水合IrOx和钙钛矿基铱氧化物由于晶格氧被激活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然而,这些催化剂在OER过程中形成可溶性高价Ir位点,导致结构破坏和性能失活,难以在PEM中应用。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型的Ir基氧化物材料-质子插层的氧化铱,可以通过质子迁移完成电荷补偿来稳定高价IrOx物质,这有助于防止Ir的过度氧化和溶解。因此,质子化氧化铱在酸性OER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稳定性。尽管如此,这种质子在块体晶格中的富集引发了对电导率降低的担忧,可能会牺牲一部分催化活性。因此,开发高性能的Ir基催化剂的关键在于如何权衡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介绍了一种Ru单原子掺杂的质子化氧化铱(H3.8Ir1-xRuxO4)催化剂。采用一系列电化学原位表征技术和18O同位素电化学微分质谱揭示OER反应机理。结果表明,Ru单原子有利于诱导Ir-O晶格中形成局部氧空位,协同加强对OOH*中间产物的吸附,提高固有的OER活性。此外,Ru的优先氧化性和氧空位的电负性抑制了Ir的过氧化,极大地稳定了Ir-O活性位点,提高了OER的稳定性。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证实了Ru协同氧空位增强了OOH*的结合能,降低OOH*中间体的形成能垒方面,从而改善了OER活性。最终,H3.8Ir1-xRuxO4催化剂在10mA cm-2条件下的过电位为255mV,在酸性电解质中显示出卓越的催化耐久性,超过1100小时。与原始H3.8IrO4相比,稳定性显著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利用H3.8Ir1-xRuxO4催化剂作为阳极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在2A cm-2的高电流密度下可稳定运行超过1280小时。
Hot News
/
相关推荐
2025
-
04
-
18
点击次数:
136
2025年4月17日下午,市稀土协会的秘书长吴建思、副秘书长崔中倪赴协会理事单位上海率志贸易有限公司,拜访了协会贸易专委会主任魏建中董事长,主要就近期进出口贸易形式,贸易专委会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等话题,听取老专家的看法和意见。在交流过程中,吴秘书长首先对魏总长期以来在稀土行业中的付出和贡献致以崇高敬意并表示慰问,随后就稀土企业近期遇到的问题,协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贸易专委会下一步拟开展的...
2025
-
04
-
18
点击次数:
130
2025年4月17日下午,市稀土协会的秘书长吴建思、副秘书长崔中倪赴协会理事单位上海率志贸易有限公司,拜访了协会贸易专委会主任魏建中董事长,主要就近期进出口贸易形式,贸易专委会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等话题,听取老专家的看法和意见。在交流过程中,吴秘书长首先对魏总长期以来在稀土行业中的付出和贡献致以崇高敬意并表示慰问,随后就稀土企业近期遇到的问题,协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贸易专委会下一步拟开展的...
2025
-
04
-
18
点击次数:
70
来源: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作为稀土资源大国,中国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床以其富含重稀土的独特价值,在全球矿产资源格局中占据特殊地位。然而,重稀土元素(HREEs)之间物理和化学性质极为相似,再加上原子半径镧系收缩等原因,使得HREEs的分离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业难题。溶剂萃取是实现工业化HREEs高效分离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其核心在于萃取剂。因此,开发分离系数更高、饱和容量更大、...
2025
-
04
-
18
点击次数:
61
六方氮化硼(hBN)是重要的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类石墨烯层状结构和独特的光电特性,在深紫外发光器件和探测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早在2007年,科研人员就开展了对hBN材料激子发光特性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Science, 2007, 317: 932-934),并通过阴极发光(CL)测试首次证明了hBN材料具有深紫外发光特性。随着研究的发展,科研人员通过光致...